|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1)哲学依据。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在于学生学的内因。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和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激活才能产生效果。
(2)思维科学依据。“激活・情感教学法”能不断增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 “质疑―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
(3)心理学依据。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指向性活动,必须处于较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实行”激活・情感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主动激活的心理准备状态发挥。
二.方法简介
“激活・情感教学法”的实质是: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和“导”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老师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为原则,以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为软环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基础,以小组自主合作为主体,以深厚的情感教育为主线,以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标。其课堂基本模式是:目标定向――自学导读――合作探究――体悟展示――当堂达标――主题拓展。
三.探索的足迹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的基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充满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的基础,是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软环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蕴藏着雅穷的潜力,学生思维创造的火花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点燃并迸射的。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应出现如下态势:
1、珍爱并赏识每一位学生
做老师应该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所以我做语文老师提出的目标是,让学生“每周有盼头,每月有快乐,每学期有收获”。“每周有盼头”,即每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申请上一堂自己最喜爱的课型,或演讲赛或故事赛或辩论赛……;“每月有快乐”,即每月一书,畅谈自己的所得;“每学期有收获”,即每学期为学生至少创设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2、教师善于启发,因势利导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和课堂热情,教师的“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善于相机诱导、因势利导、适时指导。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自主习惯
实践得知,新课改下的课堂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就必须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很好的预习。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学生拿过一篇文章来首先进行生字词预习,把不会难懂的词语整理成词语卡片;再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不理解的句子做记录,对触动心灵的句子写下批注。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注重巩固的习惯。
新课改下的“小组自主合作”教学中“当堂达标“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巩固好,落实好,那么其余所有的一切就会成为美丽的肥皂泡。我个人认为,要想让学生巩固好所学知识,必须培养学生做事学习严谨认真扎实的习惯,这将是他一生受益雅穷的好习惯。
几乎任何文体的文章都可以去品味语言妙点。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方式、修辞等各个角度去深层探究文章及其语言,以他们的个性化解读为植入点,合作发生思维的碰撞。师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或哪个词语打动了你,并试着说说它们好在哪里?学生或听或读或说或写、或体验或感悟或联想或想象,从各个角度去品味、欣赏、发挥、升华,以美感为切入点,走向语文的极致。实践证明,只要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了“品味语言妙点法”,学生探究得深入透彻,老师相机诱导,因势利导,达到“学”与“导”的和谐统一,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假合作”、“假讨论”,每一位学生都会深层次地解读文本、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里。”“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帕夫雷什中学》)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性情,学生只有了深厚的情感积淀,才能在读文章时体验语言的情感,因为任何文章如果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字字句句皆是情。我是这样实践的。
1、建立爱心存储卡
记得几年前在《读者》上读过《幸福的篮子》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把每天感受到的幸福的点滴都记成卡片装入幸福的篮子,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这篇文章给了我灵感的启发,我何不让学生也把每天爱的点滴都记成卡片也装入爱的篮子,让学生成为一个心中蓄满爱的人。如今,学生的爱心卡已经有上百张了,有感动中国的优秀人物事迹;有生活中父母呵护的幸福点滴,有学校中同学朋友的爱心事迹,还有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我相信有了这些爱的储备,学生就会整天沐浴在爱河中,并能传递和发挥爱的力量。
2、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做老师是培养爱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只有让学生心中存储爱、积蓄爱,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才有力量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社会、爱可以爱的一切,才会热情的生活。所以我一直把“培养爱”奉为人生信条。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更有作为的天地,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爱的素材。我在今年春天进行了一次“感恩・回报”大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感恩亲情”综合实践活动历时一个月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感恩・学孝” ;第二环节“感恩・行孝”; 第三环节“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四环节“感恩亲情”活动总结。在第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调查搜集感天动地的孝举,并举办了故事大赛,其中有山东孝子王瑞勤靠独腿养活母亲的故事;有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03级学生黄来女“背着父亲上大学,孝女撑起一片天”的感人事迹等等。我记得当殷金瑶同学讲诸城一中学生李勤美背父上学故事时,所有的学生都泣不成声,整个班级感动的氛围在氤氲着、升腾着……此时此刻,已经不需要老师太多的言语。
到第二环节“感恩・行孝”时,我让学生在3月份的第一周把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记录下来,体味父母的艰辛和付出。然后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为父母尽一份孝心。此次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感恩亲情活动体验表格,共分三个板块“我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学生感言”和“父母感言”。 其中高滋蔚的妈妈这样写的感言:“清晨当我推开房门走进厨房时,意外的惊喜出现在眼前:电饭锅里散发着米饭的香味,一盘炒土豆丝、一个荷包蛋、一小碗腌制的芹菜叶摆在桌上。一个从来没做过饭,只会煮方便面的孩子,今天,为了能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5点多钟就起床了,当时激动的我上前亲了女儿一下,说:“妈妈吃了这顿难忘的早餐,从心灵上能年轻好几岁。”作为母亲的我,真不希望那一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离去。”
读到这,我感动莫名,高滋蔚自己在体验表上写道:“三・八节年年过,只有今年的三・八节与往年不同,仿佛从这一天起,我们麻木的心灵开始苏醒,才知道妈妈脸上为什么写尽了沧桑。我们只有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多的爱来回报母亲。”
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在执教级部示范课《我的母亲》一文时,课堂上“合作探究”“体悟展示”环节中达到了高潮。当我引导“读着本文,你是否联想到你和你母亲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令人刻骨铭心的往事呢?请从中截取一个感人的片断,细细地描述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其中杨超、张绍丹等同学说得声泪俱下,学生的情感在激活的状态下发挥得淋漓尽致,体悟得入木三分。
(二)、以引领学生走向真善美为终极目标
每学期伊始,我都会用三条理念来统一学生的思想,统摄学生的灵魂:老师仅仅是服务者,课堂是我们大家的;一个没有疑问的不举手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谁回答问题越多这一堂课收获就越大;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欢读书,不读书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尤其是最后一条理念,我特别重视。魏书生老师在他的《教书必须育人》一文中谈到:“如果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不枉此生。”我觉得语文老师应首当其冲,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如果说学生眼前的那点成绩仅仅是成材的一个台阶,那么学生富有真善美的品质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人只有在充实的阅读生活中,才能享受到深层次的幸福。探索一位伟人的胸怀,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个思想被陶冶的过程;阅读一本名著,就是学生的真善美被激发和提升的过程。为此,我除了用好教材引领学生外,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月一书计划”。依据学生的喜好决定每月的名著阅读,我深深知道,光布置下去是很难落到实处的,必须跟上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建立了积累感悟本,每周摘选当月规定的名著并写下感悟;二老师时不时的和学生进行名著交流;三每月两节文学鉴赏课畅谈所得。
学生有了深厚的情感积淀,有了追求真善美的性情,我相信会成就他们的完美人生。
四、取得的成效
(一)聚焦学生的学科成绩
“激活・情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自从实践”激活・情感教学法”以来,实验班的学生迸发出极大地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历次的考试中班级语文成绩都名列前茅
(二)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活・情感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明天不封阳台》为例,全班小组合作探究的语言妙点就有10多处。如:“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一句中“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是生动细致的神态描写,刻画出受伤鸽子的孤单弱小,迫切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和爱护。又如“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这一片段情感强烈、触动人心,作者用自己亲近大自然的一次经历,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揭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主题。……学生没有把语言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着重从点到面的赏析,或品读或体验或想象,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丰富了情感,提高了素养。
(三)聚焦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激活・情感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我作过调查,学生自己在“一月一书计划”的名著阅读几乎都用“品味语言妙点法”,现摘录一位同学阅读《老人与海》的感悟――
原文:在这苍茫的水波里,漂着雅数红色的浮游生物,或密或疏地点缀着水面。太阳光在光里通过多次反射折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变幻得多姿多彩。老人再次回头,现在他连那道绿色的海岸线也看不见了。远处的青山也像小山峦一样,又矮又低,白云罩在山头上,好像高耸的雪山。他又习惯性地向下看看,大海十分幽暗。太阳光投进漆黑的海水里,在海水中幻化成彩虹七色,水下出现了一道变幻着色彩的光柱,原来是漂在海面上的星星点点的浮游生物,现在都被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得几乎看不见了。
感悟:《老人与海》描写景物的句子很优美,用词恰到好处,比如“苍茫”、“点缀”、“罩”、“星星点点”都从整体上感觉很美,不像我在写作文时,一个比喻句“太阳像个大火球”写得单调。文中“原来是漂在海面上的星星点点的浮游生物,现在都被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得几乎看不见了。”也描写了太阳的火辣,却有更好的表达效果,通过“浮游生物”反衬太阳的火辣,委婉而艺术。
(四)聚焦学生的合作能力
“激活・情感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激活情感教学法”中的“品味语言妙点法”是避免课堂“假合作”、“假讨论”的很有效的教法。“品味语言妙点法”要求每个组每个同学必须对文本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然后,思维碰撞后产生深层次的理解,生成新的问题。对于文本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着或深或浅、或这或那的理解,学生们经常会就一个看法一种见解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在这种合作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能力悄然生成。
(五)聚焦学生真善美的性情
“激活・情感教学法”陶冶了学生真善美的性情。至今我还在为那节课出现的那一幕而感动,在学习当代作家程海的《三颗枸杞豆》时,小组探究到这一片段时:“你看这朵花,真是有意思透了,它只有一个大花瓣,像一件紫色的外套披在外面,里面又有两片小花瓣,像衣服的领子,护着一个耳坠一样的小苞。这真的是有心计的植物,它把花蕊藏在这个苞里,所以谁也没有见过,连蜜蜂也被它瞒过了。你用针尖将小苞挑破,才能看见这个害羞的家伙,它共有1根小花蕊,围绕着一根大花蕊。小花蕊也有9根的,也有5根的,一律都是米黄色。我还看过它的叶子,每片叶子上有12道叶脉,左右两边各 道……”有些小组抑制不住激动,站起来说:“老师,您也让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仔细观察并感悟我们喜爱的一种花吧。”对于孩子们的这种热情,我当然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后来学生们兴致盎然地交上了他们的所得,其中杜宇观察了东关大街的白玉兰花,写下了这么一段:“白玉兰,那不是普通的白,那是纯朴、素净的白,高雅脱俗、落落大方。花瓣分两层,外层有 瓣,内层有3瓣,花瓣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雪白的花瓣中央都有一道胭脂红色,仿佛这位古典美人给自己抹的淡妆。还有一些并未出阁的“羞花”,表面蒙着一层薄薄的皮儿,颜色如枯叶般,却远比枯叶更富有生机。更好玩的是:这层皮表面覆盖了一层毛茸茸的东西,柔软细腻光滑洁白得像兔毛一般。香味没得说了,虽然没有桂花十里飘香的本事,可把东关大街变成白玉兰香街还是绰绰有余的。观察中,我还发现了它的一个特性,它的花瓣弄破一点就会很快变成像削了皮儿的苹果过一会儿不吃的那样的颜色。为了验证这一发现,我特意用手指掐破了花瓣上的一处,破损的地方在第5秒就开始发出淡黄色,到第10秒已经变为了橘色,再往后,当然是一步步朝着苹果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进发了……最后杜宇在文章的结尾还说:“我要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学生们如此地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下一篇:高职高专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