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复制链接]
查看: 619|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15 17: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的高中教育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担负着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双重任务。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规定了高中教育的总目的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
  二战后,日本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普及很快,主要表现在初中生升入高中的比率逐年稳步上升:1950年仅为42.5%,1955年为51.5%,19 0年为51.1%,19 5年为10.5%,1910年为82.1%,1915年为91.1%,1980年为94.2%,1990年为95.1%,2000年达到91%。
  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如此之快,首先是缘于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公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发展高中教育的经费有了充足保障,为普及高中教育奠定了经济基础。其次是日本政府和教育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制定和推行各种政策措施,具体如下:
  
  一、高中“三原则”促使高中教育一体化
  
  1948年,随着战后“六・三・三・四”学制的实施,在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下,日本建立了新制高中。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前称“文部省”,下文同)在1941年2月发出《关于准备建立新制高中》的通知,指出:“高中以初中毕业生凡希望升学者全部能够升学为奋斗目标。”这表明新制高中要为推动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而努力,为此日本采取了新制高中“三原则”。
  1. 综合制原则。
  综合制原则的实行是为了避免因学校和学科类别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为了建立新制高中,日本于1948年至1949年对全国的高中进行了综合制改造,将普通高中、高等女子学校和实业学校等合并为不同类型的新制高中,并把战前不属于中等教育范围的实业补习学校和青年学校等作为定时制高中纳入新制高中。
  2. 共学制原则。
  实行共学制原则是为了取消男女入学差异。战前,日本的中学实行男女分校,在学校类别、教育内容和教学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女子的入学率和受教育机会远远低于男子。战后,本着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日本实施了男女同校制和产学协作,女子入学率逐渐升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90%以上的国立高中和公立高中都实行了男女同校,且女子入学率略高于男子。
  3. 小学区制原则。
  小学区制原则的实行是为了消除因地区不同而产生的高中教育不平等现象。小学区制是指在一个学区设立一所高中,但在综合制原则实施以后,小学区制逐渐暴露出许多问。例如,由于对为升学而设置的普通教育课程和为就业而设置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不同,以及各高中的教学水平和设备等方面的差别,导致了学校和课程之间的差别与对立。
  因此,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和多样化,小学区制逐渐被中学区制(一个学区设立2~ 所高中)和大学区制
  (一个学区设立1所以上高中)所取
  代。目前,只有京都府仍在实施小学区制,其余的都道府县均采取中学区、大学区制或并行设置。
  日本在建立新制高中的过程中,“三原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贯彻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促进单轨制教育体系的形成;消除高中教育中的等级差别、男女差别和地区差别,实现了后期中等教育的一体化,为高中教育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但是,“三原则”中唯有共学制原
  则得到了真正的落实,综合制原则和小学区制原则都未能行得通。
  
  二、为就业青少年创设多种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19 3年,日本经济审议会估计19 5年的高中入学率为10%左右,就这样仍有近30%的学生不能入学。为使这些学生和已就业的青少年获得深造机会,日本政府开辟了以下道路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
  1. 采用定时制高中与函授制高中并行的方式。
  日本的函授制高中和定时制高中是为已经就业的青少年开办的,学习时间在四年以上。为了使这些青少年获得高中毕业资格,允许他们在就读定时制高中的同时就读函授制高中。之后,随着函授制高中的增设,定时制高中及其在校生数量逐渐减少。
  2. 加强定时制高中与职业训练机构之间的协作。
  日本的职业高中和职业训练机构的教育计划有较大区别,职业高中的教学计划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而职业训练机构的教学计划是以实习为中心的。由于高中入学率的迅速上升,职业训练机构渐渐难以招收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并且,在已经就业的接受职业训练的青少年中,白天接受职业训练、晚上又到定时制高中和函授制高中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和提高职业训练的水平,1955年,文部省指定神户市立产业高中和阪神内燃机制造厂进行加强定时制高中与职业训练机构之间协作的试验。19 1年通过的《学校教育法》修订版正式确立了产学协作制度,职业训练机构和定时制高中相互承认学生在对方机构所学科目的学分,即职业训练机构承认学生在定时制高中学习普通科目和基础科目的学分,定时制高中也承认学生在职业训练机构学习专业科目和实习的学分。
  
  三、高中准义务教育化和基础教育化
  
  20世纪10年代,随着产业结构和科技政策的转变,日本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时,战后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高度普及,各级教育迅速发展,日本开始步入高学历阶段,人们都向往更高一级的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日本高中教育开始向作为普通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具备准义务教育特征、促进中等教育彻底普及的方向转变。
  1. 实现高中教育的准义务教育化。
  20世纪 0年代以后,由于受战后初期出生率增长高峰的影响,日本的高中适龄青少年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彻底普及,要求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逐渐增多。因此,以公众强烈的教育要求为主导的“高中全员入学运动”在全国展开。
  20世纪1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教育政策的转变,高中教育普及化的时机日渐成熟。为加速高中教育的普及,日本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增设地区普通公立高中,实行《私立学校振兴法》,地方援助私立高中办学;加强高中的学校设施建设,缩小各校之间的差距;改革高中入学方式,普遍实行中学区综合选拔制;挖掘现有高中的潜力,扩大学校规模,使之趋于大型化等等。除此之外,为加强基础教育机构的一体化和相互之间的衔接,中央教育审议会和教育制度探讨委员会提出改编学制、建立“地域综合高中”的设想,从而彻底保障了所有青少年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正是因为这些合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日本的高中教育才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迅速普及,入学率猛增,到1989年达到94.1%,基本实现了高中的“准义务教育化”。
  2. 逐渐将高中纳入基础教育范畴。
  与20世纪 0年代高中教育要为经济增长服务、大力发展职业高中、培养社会急需的大量初级技术专业人才的基调不同,20世纪10年代以后,日本强调要解决中等教育中的初中与高中相脱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分离的问题,逐渐建立初、高中一贯制,实现高中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的相互结合,将高中变成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
  日本对高中的调整体现了其重视普通高中、强调升学率的倾向。首先是扩充普通高中,加大普通科学生的比例。其次,从高中毕业生的出路看,升学率上升,就业率下降。这说明日本高中正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3. 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化和综合化。
  为了使高中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文部省于1913年成立了职业教育改革委员会,研讨高中职业教育改革,并于1911年发布了《关于改善高中职业教育问题》的咨询报告,修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方针,提出与其让学生学习众多专业科目,不如把基础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为其今后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此,1981年高中教学大纲的修改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规定各类高中的一年级学生都要学习共同的普通基础课,即高中一年级不分专业,到二、三年级再分。同时。专业设置趋向综合化,削减专业学科,各职业学科都要开设专业基础课。例如工业方面的学科要开设工业基础课,农业各学科要开设农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经过以上措施,高中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由多样化、过细化转变为基础化和综合化。重视高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日本高中教育普及过程中的重要政策措施。灵活多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形式促进了日本高中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了其整个高中教育的快速普及。
  (马延伟摘自《世界教育信息》,200 年第3期,有删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供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5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