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联系,它们都是从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入手,帮助人们扶正祛邪,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人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人的心理,工会干部可将二者结合,优化人的情感、认识,促进会员和职工健康心理的形成,帮助人们适应社会需要,防止心理问题发生。
【关键词】:工会干部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19(2008)10-0001-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增强带来的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学习等方面竞争压力的增大,卫技人员中各种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近年来,基层工会干部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应对压力,同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克服片面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心理问题发生,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一、工会干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与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工会干部对开展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会干部不仅熟悉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和理解人的优良传统,对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能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了解工作对象真正的心理问题,以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会干部可利用单位中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心理障碍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深化教育。医院职工本身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职工干部可配合单位其他部门一起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电视、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介[1]进行心理卫生宣教;或采用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通过局域网开辟心理卫生专栏与职工互动等方法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深化教育,让广大职工进一步掌握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坚持把人摆放在一个至高雅上的地位[2];尊重、平等、宽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而心理帮助即体现了以人为本。工会干部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变“说教”为有关政策的宣传,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的“内心沟通”,从科学角度做人的工作。
(三)丰富业余生活,防疏结合。由于大多数卫技人员普遍收入不高,加上行风建设落实、医患关系紧张等各方面原因,卫生职工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此,工会干部应积极参与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寓教于乐,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加强沟通,融洽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开展医德医风及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进一步融洽医患关系,促进单位和谐发展。
(四)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教育和指导[3],它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对一些因特殊问题而产生心理障碍职工,工会干部可通过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应用专业知识和问题人员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向他们传授对付挫折的方法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他们培养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娱乐活动。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及人际沟通,解决部分职工的特殊困扰,达到适应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目的。
(五)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齐抓并举。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工会干部应协助党组织抓好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一方面重视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紧扣时代主题,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利益促导,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真情对待职工,用心贴近职工,把职工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职工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联系,它们都是从解决人的意识问题入手,帮助人们扶正祛邪,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人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人的心理,工会干部可将二者结合,优化人的情感、认识,促进人们健康心理的形成,帮助人们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工会干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3.
[2] 张德,窦亚丽.正确理解与贯彻“以人为本”.中国人才,200 ;1:39.
[3] 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途径下一篇: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