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历史课教学中,适时引入社会热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热点”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19(2008)10-0093-02
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此,笔者想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热点”。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创造性人才。历史教学不仅只是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教学生掌握认识历史过程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用历史的观念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用历史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美国的霸权政策》这一课,正值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举国上下都对美国的霸道行径义愤填膺。在上这一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讨论题:“美国的霸权是怎么回事?”要求学生去查找资料,用事实来揭穿美国的霸道嘴脸。于是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摘录或复印资料,或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然后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代表,为讨论课作了充分的准备。讨论课从一开始就非常热烈,学生们从中美撞机事件到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再到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从美国侵略朝鲜到发动越南战争;从海湾战争到北约轰炸南联盟;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废除《京都议定书》到极力推行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学生所举的例子已远远地超出了教材的内容,充分地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世界史中讲完佛教的兴起和传播后,我朗读了一则关于阿富汗塔利班组织摧毁境内佛像的新闻报道。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和塔利班摧毁佛像的行动相比,佛教在我国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于是学生便回忆以前学过的中国历史。从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到唐朝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以及中国现行的宗教政策。通过这样的联系,既让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得以巩固,又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是属于全人类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中国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了。至于塔利班毁佛的原因,则是留给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的一道课后思考题,教师鼓励他们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
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永恒不变的一个主题。从含恨投湖的屈原,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先天下之宝而宝,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到“人生自古谁雅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战死沙场的关天培;从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到视死如归的董存瑞。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冲击,可他们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高中学生来讲,毕竟远了一点。爱国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地引入现实生活中一些实例,肯定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在学习完中国抗日战争史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最近日本政府在哪两件事情上激起了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愤怒吗?”由于近来新闻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所以学生几乎是不加思索就答出:日本政府通过了严重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要参拜靖国神社。教室里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的这种爱国主义热情转换成实际行动。于是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爱国主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初探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中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