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19(2008)10-0015-01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以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际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变阻器”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试验引导寓教于乐,把学生引入物理之门。
就中学生所处年龄段来说,对新鲜事物,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好奇心,这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大好前提,通过物理实验,会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想去揭开其中的奥妙。例如:学习惯性概念后,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实验时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三、比喻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向导,是学习的良师,有了兴趣,大脑才会兴奋,而人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注意力极强,学习效果最佳。而比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习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解气体压强的产生及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由于分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空洞地讲解会使学生厌烦,如果把分子比作教室中的学生,而把分子的雅规则运动比喻成教室中的学生都在闭着眼睛瞎跑,这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接着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相当于学生闭着眼睛瞎跑时碰到墙壁或互相碰撞,于是产生了挤压,从而产生了压强,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处于兴奋状态下的比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气体压强的产生,另外再解释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时,还可以以上边的比喻把体积变小,压强变大比喻成将原来教室里的学生,把他们放到操场里仍闭着眼睛瞎跑,碰撞的机会当然就少了,于是会感觉轻松了,从而压强变小。
通过比喻,不仅兴趣倍增,而且很轻松就记住了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如讲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史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动的物理学史的有关材料。从托勒玫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第谷长期的天文观察到开普勒定律的建立,从胡克等物理学家对天体相互作用力的猜测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理,尤其是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受启发,以此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适时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认识论教育。
2、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的包装,隆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教室课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优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谈音乐教育的现代特征下一篇:当今教师应具有的职业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