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物流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物流市场人才供需存在巨大缺口,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关键词] 高职 物流专业 发展
近年来,物流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必要性
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物流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物流实用型、操作型或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是培养物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应对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及时地开设了物流专业。2001年以来,全国已有130所本科以上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基本上都是以培养中、高级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当中,全国有215所高等职业学院开设了物流专业,有独立设置的物流类高职院校1所,开设物流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80所。尽管如此,物流市场人才供需仍存在巨大缺口,物流业正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状况也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现状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操作型的人才为目标。高职物流专业现状如下:
(一)专业设置特色不够明显
国内物流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后期物流企业开始迅速发展,而2000年以来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正式起步,从概念引入到物流教育的正式起步,时间仅仅20年余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涉及物流管理基础、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物流营运实务、物流管理法律法规实务、国际物流(物流英语)等知识。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职物流专业设置不成熟,没有突出物流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理论研究不够等等,没有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二)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物流发展在我国历史短暂,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是一门新兴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多数教师由管理、国际贸易等相近专业转型而来,缺乏对物流规律的认识与实践,很难形成物流知识的系统概念。在分析物流案例和设计物流方案时,缺乏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的支撑,这种情况对于高职物流教学来说,高职物流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没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所灌输给学生的只能是经不起实际推敲的理论。
(三)专业教学设施、实习基地不足
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设备的投资水平相对较低,基于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很多高职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正在建设当中,雅法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的更进一步发展。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出现脱节,从而使其与企业在产学研的联合方面困难重重,导致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薄弱。
(四)对职业资格认定工作认识不足
我国的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经启动,如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国商业技师协会、中国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了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中国交通协会引进的国际物流执业资格认证考试(ILT);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物流师职业标准》等等,而目前高职院校对物流专业获得从业职业资格证书方面认识欠缺,并未将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资格证书教学结合起来。
三、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需要 0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至40万,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专业专门人才最为缺乏,作为高职院校将如何发展物流专业,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合格的物流人才?
(一)打造品牌专业
现代物流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打造物流品牌专业是关键,课程设置中,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根据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修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专业主干课程。注重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各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探索“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多应用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直观地向学生介绍物流理论与应用知识,使学生直观理解现代科技在物流中的应用,并注重学生分析、组织、信息检索、创新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自学深造、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二)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师资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适应高职物流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是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之所在。目前高职物流教育师资偏向理论缺乏实践,应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一方面,学校安排物流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进修学习,从而使专业教师能系统的掌握物流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物流企业实践,同时聘请一定比例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应创新实训方法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发功能强大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系统软件,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境,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此外, 探索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校外建立一些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与一些信誉高、管理好的企业、组织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四)提高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的认识
2003 年 1 月 23 日 ,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 2003 年 9 月 1 日 ,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 年第 10 号部长令的有关规定,物流师职业属于就业准入控制职业,经过认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对于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 :物流员(四级)、助理物流师(三级)、物流师(二级)、高级物流师(一级)。目前很多院校都实施了“双证书制度”,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我国高职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最近国家也在落实物流紧缺人才培养工作,高职教育必须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与行业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现代高职物流专业发展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服务。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湖斌.高职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J].物流世界.2004.11.
[2]吴元佑,王佑华,杨爱明.关于我国物流教育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5) .
[3]陈彦,凌云。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职教论坛,2004,(5)。[1]夏文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C].全国物流管理骨干教师论文集,2002.33.
[4]苏志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3,(8).
作者简介
陈妮,女,1981年生,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助理讲师,现就读于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项目管理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薄弱环节及其对策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认知过程的完善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