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要使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的、21世纪的真正主人,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当今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备的内部条件。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关键时期,进行心理辅导能帮助他们在这一时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开发自身潜能,增强适应能力,保持愉快身心。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都在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孩子往往都有几把“保护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里被看成“掌上明珠”,备受呵护照顾。让孩子生活在这种“爱”的氛围中,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就少,致使孩子的心理脆弱,精神生活贫乏,有的因怕吃苦缺乏自信心而厌学;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同学关系差;有的遇到点小挫折就感到委屈,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有的同学智商偏低,学习跟不上,自卑感强……
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多重的,但从心理学上分析,主要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告诉学生: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它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而且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应当明确: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六点:①智力正常;②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③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④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⑤独立、自主、有责任心;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面对失败和困境,要具有坚定乐观的态度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难免有挫折和失败。让孩子去掉养尊处优的心理,磨练其意志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班有个男生,父亲长期在外,不管家里的事,母亲正和父亲闹离婚,母亲也到外面去打工了,没有人管他的生活,他与年事已高的奶奶一起生活,二人就靠奶奶做点小菜来维持生活,经济十分拮据。由于缺少了父母的爱,他总觉得自己是个弃儿,所以意志消沉,学习不专心,纪律涣散,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上课看小说、放学就用生活费去打电子游戏,专与成绩好的同学吵架。针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我做了家访,得知了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于是就有意识的找他,给他分析造成他们家庭现状的原因:父亲没有知识和能力在外闯荡那么多年没有成绩,造成家庭面临破裂。但是你如果现在努力读书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那么你的妈妈完全可能因为你不离开家庭。况且你的脑子很聪明一定能行的。因此为了你的前途和你的家庭,虽然你在以前的学习上走了些弯路,但是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渐渐的,这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整个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也认真多了,成绩也很快的上来了。他懂得了如何正确的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最终在初200 级中考中升入国家级示范高中。正确的态度可以把逆境变成机会,会变成锻炼自己品格和毅力的机会。
教育工作者要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差异,把从属于心理方面的诸多原因与道德品质严格区别开来。应做好一些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的指导工作及转化工作。心理障碍及疾患是可逆转的,对于一些优越感较强的学生则应有意识地给他们设置逆境,让他们经受挫折,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反,对那些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则应事事给予鼓励,有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动作或眼神都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激起层层涟漪,能帮他们走出阴影。
我们班上学期转来一个男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经常违反纪律,作业也不完成。我就及时找他奶奶了解情况,才知道他是个遗腹子,母亲改了嫁,小学是在继父那里读的,读初中时由于他调皮继父又把她送回给他奶奶,与他奶奶相依为命,他在小学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没有改掉,由于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奶奶忙于生计,没时间顾及他。我就时不时找他谈谈心,请他说出心中的不快,帮他解开心中的疙瘩,并帮他减免了学杂费,在课堂上或班队活动的时候,有意多叫他发言,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也都叫全班同学表扬和鼓励他。如今,他胆子大多了,与同学能团结友爱,还常做好事,这次期末考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更好的减少困难带来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战胜它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确定应对困难的具体目标;②对困难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估,改变不合理的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不适应状况;③建立和扩展良好的支持系统。通过支持系统来缓解压力,相信老师、同学、家长等在你需要时会给你帮助,使自己成为该系统中的一部分,不让自己孤立雅助;④建立积极和谐的人格特征自立、自信、知足常乐;⑤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多方面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使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气质、性格和能力,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4.1 利用气质互补的作用,建立集体,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如,我班的周恭正同学精力旺盛,积极热情,但脾气大,缺乏耐性;周宏峰同学观察力敏锐,办事认真,但有些刻板;王丽同学学习踏实,却不够活泼。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克服气质上的不利因素,我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克服个性心理品质的弱点。在班会时,我让反应灵活、动作大方的同学做主持人,让观察敏锐,细致的同学当比赛的评委。
4.2 在集体活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个性能力在集体中发展、完善,能力是一个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体是个体能力得以发展的阵地。如:孩子们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特别积极地去参加。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能力和价值,每个人的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3 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性格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体现的。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如:李洪亮同学较傲慢,自以为是,我就叫谦虚诚实,待人和气的黄礼同学和他结对子,使他通过对比,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李洪亮的傲气减弱了许多,狂妄自大的毛病也改了许多,他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而辛苦的事情。这只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有待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加强育人网络建设,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