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农村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时代要求出发,分析了目前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指出应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配备优良的培训师资队伍,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任务等途径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以推进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攀枝花市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已经进人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多媒体、远程教育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已经全面铺开。正如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1]而攀枝花市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城市,民族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比较低,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从而制约了当地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所以组织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1、网络环境的创设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新世纪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大多数城市中小学,“校校通”、“校园网”都已初具规模,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但是农村教育现状表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网络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计算机应用能力要从零起步,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教育的发展。为此,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网络教育的时代要求。
2、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均衡性。虽然国家与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下发文件统一教育思想与要求,但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机会有限,长期运行在一个封闭的教育环境里,难以感受外界信息技术的变化,阻碍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由此可见,通过培训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效提升师资水平,使农村孩子能接受现代信息化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亟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农村中小学生能自主地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比较少,其知识来源主要从教师、书本以及其它一些有限的读本资料。因此,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影响,需要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就对该地区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提高上多下工夫。
二、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为了使当前开展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符合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需求,2005年11月10日,由攀枝花市教育局教师培训处组织对攀花市盐边县渔门镇部分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关于学校计算机及教师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所调查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普遍较差,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可用率偏低,基本配置仅为C3 ,内存32MB,极大地影响学生正常上机操作。其次,计算机师资力量较弱。大部分学校对教育技术有过相应的宣传,大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对教育技术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还仅限于较为初级的层次,多数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接受程度不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低,信息化教学技能及教育科研能力较差,严重缺乏对教育技术认识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如何开展好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这一现状已影响到该地中小学师资水平及教育质量,并将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故而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组织机构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培训保障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组织机构要从培训的人员、内容、形式、监督、检查、评估等方面认真制定培训的整体规划,提高培训质量。
2、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接见第20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2]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的从事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达到高质量的培训效果。培训师资队伍一定要依托高校,吸收一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专业面应覆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教学策略;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并且能够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员的学习。
3、培养方案设计
(1)合理定位培训目标。
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应用;熟练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学会选择、组织、整合、利用资源,最终用于教学实践。
(2)认真组织培训内容。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讲座与课件演示等形式帮助学员树立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在讲授各个知识点时,要快速、简明地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3]例如:通过制作一个学员所在学校的学期成绩汇总手册来讲解Excel电子表格,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成绩册、成绩单对应Excel的工作薄、工作表;工作表中的各种数据(如:学号、姓名、成绩等)的输入、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计算、排列名次、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具体操作让学员掌握在Excel中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公式、函数、排序、筛选等基本操作;图表形象直观地显示了数据的变化。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员做到“在做中学,在反思中进步”。[4]
4、设置农村片区负责人的分级培训模式
攀枝花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比较分散,相对来说,中心学校比较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一定要建立以中心学校为中心,各个片区选择一名负责人,构建一种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明确责任、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整体提高。
(1)骨干教师采用三级培训形式:
第一级:由市培训中心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培训机构培训者及“4321”工程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实效性培训。
第二级:以县(区)为单位,集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机构培训者等优势资源,采取分片区指导、异校结对、骨干引领、导师帮带等方式进行跟踪培训。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进行在岗研修提高。
第三级:以乡(镇)中心校为前沿阵地,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深入学校,对教育教学具体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在发挥农村骨干教师对校本培训工作主体带动作用的同时,结合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和定期支教服务工作要求,促进乡中心校和村小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5、加强培训后的管理、检查和分类指导工作
(1)加强片区负责人的管理
信息技术片区负责人是管理这一片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负责人,我们首先要检查、了解他们的情况,然后要布置相关作业和相关要求。例如:我指定的分片区负责人,一学期内片区负责人必须要听其它所有教师的一次公开课;非负责教师至少要听其它教师的公开课1-2节,并要有相关的听、评课记录等。
(2)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作业情况检查
对所有受培训的教师(雅论是市级还是在当地培训的教师)均要接受一次全市的大检查(随机抽查)。主要内容有:各片区认真准备一堂公开课;相关作业如“一百条教育短信、评课一篇、规范教案一篇、心得体会、教研论文、公开课(必须要有学校的证明)、读书笔记”等七项完成的情况怎么样等等。
按照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对攀枝花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与深人,我们相信攀枝花市明天的农村教育一定会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的发展,使农村教育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乐土。
参考文献:
[1]陈至立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民教育.2001年02期
[2]培养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就加快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答记者问.符德新
[3]裴纯礼、张德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方法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2):1 ―18
[4]刘志波、郑良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要误区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8):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文体活动干预的分析下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