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课程资源理念的渗透为中小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和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现代教育信息化与化学学科进行整合,构建出了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1.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
多媒体能够提供文字、声音及图像信息,并使信息传递更便捷,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发展到网上的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的交互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的开放思维,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2.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是通过人类在先天的生活生产中的总结和后天的实验中得到的,因而通过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是学好化学的一种较好方式,并且教学中大量化学信息的展示,也必须得通过网络途径才能够得到。
2.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应始终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同时也要兼顾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两者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景―提出课程内容―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程延伸”5个环节。
从学生和教师各自作用的角度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使教学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交互性的电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反馈,帮助和鼓励学生对有关科学概念、方法进行选择和决策,使学生在材料处理、知识构建中完成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思考和创新。
(2)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包括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在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探索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通过在讨论式学习中发布信息,在程序式和发现式学习中引导讨论的中心,协助学生发现“新想法”,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评价,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个别学生进行具体学习。教师是整个群体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协作者。
3.教学案例
下面以《分子、原子》的教学为例,谈谈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创设情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与分子、原子有关的学习情景,上课开始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网络进入教学资料库进行个别化学习,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现象,如湿衣服变干、糖融于水等。
(2)提出课程内容
由学生通过网络提出课堂上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通过投影仪或网络提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认识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存在。启发学生注意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如不接触也能闻到花香等。
(3)自主探索
首先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网络资源库上的课件进行程序式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接着学生就会带着问题独立地通过网络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中寻求答案。教师把要发现的对象隐藏在教学情景中,由学生独自猜想、计算进而发现。通过访问网络背景资源库,学生可了解到分子原子的普遍存在;通过虚拟实验室借助品红的扩散、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等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点击课件库又可看到不同分子、原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来解决实际问题,如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容易干等。
(4)网上协作
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老师的协作等)。还可以通过网络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并对分子运动的原理等进行思考和总结。
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化学中分子原子知识有关的网站,扩大知识面,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4.结束语
电脑的使用和资源的网络化等技术环境,不但保证学生能够对科学概念和技术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也孕育和发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网络课堂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是中学生接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