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心理健康及解决的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766|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76
发表于 2020-8-16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有:心理失衡、焦虑加重、压抑过度、渴望关怀、行为失控等多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从完善相应社会体制、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提高教师自身努力三方面来解决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新时期 教师 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
  根据心理专家采取抽样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251份)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9所不同层次学校校的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统计发现: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焦虑和不安是当前学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被调查对象中约有 1%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31.5%的人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宝虑;3 %的人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 2.5%的教师觉得当好大学教师精神压力很大;81.1%的人总感到心身劳累不堪,等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教师,这个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行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又赋予了他们更多的使命和更高的社会期望。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过高的社会期望使得他们难以承受,心理压力迅速增加,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失衡
  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理念和教师目前的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同时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没得到实质性提高,与其他高收入行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收入、住房都自愧不如,私家车拥有者少得可怜。这样一来,教师就很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诱发自卑、嫉妒、愤懑、责骂等不良情绪。
  (二)焦虑加重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广,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更新知识,与社会发展密切接轨,否则就将面临失去“知识权威”的危险。而教师现有知识、技能明显呈老化趋势,因此,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目标、策略、技术等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教师感到适应不良,焦虑加重。
  (三)压抑过度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他们是学生的朋友、心灵按摩师和心理治疗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者,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们还要在学校之外,在家庭和社会中充当各种角色。这种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而现实要求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自己的喜怒哀乐都要压抑起来,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当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便会形成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使教师产生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引发神经衰弱、恐怖症、癔病等。
  (四)渴望关怀
  社会要求教师是春蚕、是蜡烛,强调的是奉献和责任,可是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与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和心理需要的关怀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如果只是把教师当成“上课的机器”,而忽略了他们对价值多元化的需要,必然会加剧他们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他们迫切渴望社会、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所在学校尽可能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五)情绪失控
  由于教师心理问题的疏导渠道缺乏,教师也存在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但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少想到教师也有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导致部分教师把教书视为雅奈之举,怨气冲天;对教学失去热情,甚至厌恶,不愿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常对学生施以体罚和谩骂,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导致在教育教学行为上出现一些不应有的情绪和行为的失控。
  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完善相应的社会体制
  据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应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其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作为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在现阶段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的特殊时期,应在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以及教师的筛选、进修、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同时,我们还应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二)改革学校的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是教师心理状况最直接的影响源,因此也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学校管理者应从以下方面切实关心教师的需要。
  1. 学校要帮助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帮助教师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带来的困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学校在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应定期为教师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关心自己,认识自己,善待自己,正确认识那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人和事,正确面对将要或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其次,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教师心情舒畅。学校应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管理者要真诚面对教师、理解教师,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加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组织一些休闲体育活动,组织教师参加社会活动,认识了解发展变化的社会,真正使教师与教师、与领导、与社会溶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再次,当教师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时,要设法让教师从这些情绪中释放出来,并提供适宜的释放情绪的环境。如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心理咨询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双向交流等,让教师将心中的郁闷倾诉、宣泄出来,从而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2.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马斯洛需要层级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与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一级需要是在低一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必须注重基本需要的满足。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具有多种合理的需要,其中大部分教师更追求的是精神需要。他们并不以工资、福利作为最主要的需要,更多的人需要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功与乐趣。
  学校管理者应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宝,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及科研的机会和条件,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和创造的欲望;建立多方面的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教师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3.领导还要善于协调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引进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了解、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消除误会,联络感情,增进相互理解,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和教师人格得以合理的发展和完善
  (三)教师自身的努力
  教师的心理健康最终还是要教师自己去维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高自己面对问题的应对能力,使自己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1.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首先,教师要全面、客观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它并且充满信心。带着这样的情绪从事教学,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降低工作压力。其次,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维护自己、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尽量摆正位置,扬长避短,不好高骛远,不给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再次,还要客观地认识别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多想别人的长处、优点,避免认知偏差。
  2.学会自我情绪调节,提高心理控制能力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过量的负性情绪反应会引起“心”的异动而损伤机体健康,导致精神疾病。教师克服负性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要掌握几种心理调控的方法,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做自我情绪的主人。如:多找朋友谈心,减轻精神压力,让消极情绪合理宣泄,释放负面的能量;学会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方法;采取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
  其次,合理地安排生活,注意张驰有度。教师应注意分析自己所要面对的工作,把握好工作的侧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将主要的、必须立刻完成的任务优先安排。在这个前提下,再合理地支配其他的时间,如做运动、旅游、听音乐,使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从而心情舒畅地去从事教学工作。
  3.加强自身修养,促使健全人格养成
  首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重要。如豁达干练的教师能使学生学会果断、大度地处理一些事情;热情、大方的教师能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助人的优良品质;勇敢、坚毅的教师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克服成长中的困难。教师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面对挫折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独立性。
  其次,要发扬自己气质类型中的积极面和克服气质的消极面。例如,胆汁质的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抱负和自信,奉献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坦诚影响学生。但要注意克服粗心大意、简单化的毛病。多血质的教师应用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追求美好的事物。但是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忽冷忽热,喜怒雅常;粘液质的教师应让学生看到他的踏实、稳重,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但要注意辩证地看待事物,不可过分死板固执,要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抑郁质的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他细腻深沉的情感,并把这种细致的特色用到学习中。但要注意把握细致的程度,否则就会变成多疑。
  总之,社会变革对教师心理的冲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是学校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文化群体。要有身心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先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因而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莫忘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邢少颖,章竞思,丛玉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8).
  [2]李瑛.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4).
  [3]刘郁.大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
  [4]丁新胜.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健美操对改善初中女生体育课厌学状况的初探
下一篇:浅谈地名在常州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16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