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本体性知识与技能的讲授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审美体验是各门学科的共同目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支撑学生现在和将来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支柱之一,提高双基能力是音乐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持续发展、审美能力日趋完善的保障。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否定音乐本体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音乐审美体验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才可能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精彩。
一、在音乐感受和鉴赏领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接受音乐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首先必须注意聆听音乐,因为这是必不可少的听觉观察力的运用。通过这些感性的感知,则应该尽快地进入理性欣赏层次。其间,联想、想象、理解、分析、评价等心理过程是提升音乐鉴赏水平的必经途径,是充满着创造性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这种智力活动虽然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也必须通过情感切入,但却是升华审美层次的有效机制,所以,没有智力的欣赏,只能是初级的感官欣赏。
1、 音乐欣赏教学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我采用《黄河船夫曲》导入,直到欣赏完以后,学生以为它只是劳动号子,并不知道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在欣赏完后,我简单介绍了其创作背景:《黄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单纯的劳动号子,而是一首展示中华民族英勇搏斗的战歌,对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作了充沛的情感准备。
2、 音乐欣赏教学要给学生参与、体验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依赖单纯的传授说教,忽视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安分守己中接受知识,学生就难于对音乐产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去感知。
3、 每节音乐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几个人自由组合,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演奏、朗诵,没有任何形式的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来确定。 例如,我在进行二胡曲《奔驰在千里草原上》的教学前,有一位学生主动跟我说:“老师,《奔驰在千里草原上》这首二胡曲我也会拉,上到这一课时我可以上台拉给同学们听吗?”我回答说:“当然可以了,老师非常喜欢你这样做,你先回家练习一下,到时候一定请你表演。”当上到这一课时,我就先请这位学生上台演奏《奔驰在千里草原上》,她的演奏激发了全班同学的欣赏兴趣和学生的自豪感,拉近了音乐和学生们的距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我一起参与课堂教学,一起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二、在音乐表现领域
1、教师要以尽可能优美的范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唱的欲望。教师的范唱和表演有利于体现音乐作为表演艺术的学科特点
音乐同时也是表演艺术,它在表演形式上与非表演艺术不同。例如一幅绘画作品一经完成,人们就可以直接欣赏,而不需要其他的媒介,而音乐作品则不一样,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一中间环节,才能把作曲家创作的以乐谱形式存在的作品传达给欣赏者,从而使欣赏者从中得到审美体验。
2、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现音乐
“表现”是音乐课标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内容,一定的表演能力是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基础。因此,音乐新课程理念要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要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可见,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在歌曲《飞吧,鸽子》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趣,体验歌曲的意境,然后听教师的范唱,请学生在记忆歌曲旋律的同时分析异同,让学生有1~2次完整欣赏歌曲的机会,在学生能很好地体会歌曲的整体感觉后再进行演唱,最后分小组活动,各小组成员各自讨论演唱的基本要求,进行排练,人人参与演唱表演,加深对歌曲的记忆,达到熟悉演唱歌曲的教学要求。
三、在音乐创造领域
《永远是朋友》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即兴编几个舞蹈动作,编排成集体舞,在班级里表演。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创编的动作要和音乐情绪紧密联系,例如欢快、活泼的音乐要配上欢快、活泼的动作,优美、抒情的音乐要配上连贯的动作;创编的动作要和音乐乐段的变化相一致,旋律相似的乐段动作也可以相似;创编的动作尽量符合音乐的地方风格等等。
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的创造、表现和鉴赏过程中,与非智力心理有机交融在一起,不断出现,不断运用。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音乐教育,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音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抓住音乐课堂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乐于与音乐同行,让音乐美化学生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浅议下一篇:在职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