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职校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变革,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摸索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张家港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互动的现状进行相关研究。试图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提出解决对策,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改善职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师生 互动
1. 研究目的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的《课程标准》于2005年在全国普及实施,而在当前的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偏差,有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笔者试图指出并研究这些现象,提出解决对策,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改善职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张家港五所职校的财会、计算机信息、电子、服装等专业的部分职高二年级学生和体育教师。
2.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调研2.2观察法2.3问卷调查法2.4对比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职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3.1.1互动作用失衡,“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居多,缺少生生互动。
由表1可见,师生互动的主要属性是“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体育教师的观念尚未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1.2师生互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差异性
3.1.2.1职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
由表2可见,在职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及学生成绩的差异。体育教师与男生的互动多于女生的互动,职校体育教师与体育优生的互动明显多于体育差生的互动。职校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在体育课上更倾向于乐学、好动,而体育优生在体育课上更活跃并经常作为骨干力量协助体育教师的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中更关注男生和优等生。体育教师对学生个体互动的差异性势必造成参与师生互动机会最多的学生都是男生和优生,从而对互动机会少的学生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这同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3.1.2.2职校体育教师对于不同成就水平的学生,采取的互动方式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95.2%的体育教师在与成就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方式,并且表现出很大的耐心;而81. %的体育教师在与成就水平较低的学生互动时,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方式,并且较少给这些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体育教师对体育优生和体育差生采取的评价方式截然不同,对体育优生表扬的比例远远高于体育差生,而批评的比例则相反(表2)。因此,在职校体育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体育差生的互动性,激发他们练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体育学习期望心理水平。
3.1.2.3职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
本研究发现,8 .2%的体育教师和15.5%的学生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组织中所站立的位置影响他们参与互动的机会。体育教师同处于队列中间的学生发生更多的互动,同处于排头的学生次之,处于排尾的学生同体育教师的互动最少。
由于体育教学场所的特殊性,在职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在此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与讲解、示范,进而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意互动过少,却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因此,职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使体育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自由的愉悦。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职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作用失衡,“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居多,缺少生生互动。
4.1.2在职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大量的差异。体育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体育教师对于不同成就水平的学生,采取的互动方式存在差异,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
4.1.3职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间的情意互动。
4.1.4在职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尽快转变“角色意识”、正确把握教师期待,以建立和谐,适宜的师生互动。
4.2建议
4.2.1职校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各具发展潜能和动态发展”的学生观。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现实地位和主体性特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事实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局面的观念前提。
4.2.2职校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意识”, 体育教师必须建立起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意识,以伙伴的态度关照学生。
4.2.3职校体育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应正确认识不同学生期望心理水平的差异,尊重所有学生的心理需要,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期待心理,并根据学生自身的期望水平,对每位学生抱有相应的期待,从而提高学生的期望水平。
参考文献:
[1]耿培新,季浏,滕子敬等.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 ):8―9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4--211
[3]吴康宁,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1,(3):23―25
[4]印小青,论师生互动的发展价值和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91――99
[5]李如齐,论师生互动型教学的基本性与实现条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 ):14―1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徒手操递进式教学的实施下一篇: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潜在安全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