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与学生心智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一个由教与学双方活动耦合而成的动态系统,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努力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一个生命的东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诱导学生的创造潜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鲁讯先生曾说过:“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但在“应试教育”为重的传统教学中,课堂往往成了教师“满堂灌”的舞台,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一架机器,实质上这是一种强加性的教育,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是一种雅生命的教育,因而也是一种雅效果的“残酷”教育。可见,课堂教学改革是何等的迫切,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重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的发展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呼唤着教师去“关爱生命,注重人本,发展个性”,确立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意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缺陷。调查统计表明,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参与教学,五分之一的学生难与参与教学,五分之一的学生部分参与教学,明显反映出学生参与教学的障碍,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应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一,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看成有生命有思想的人;倡导对话,使教学的过程变成对话的过程;学会倾听,做学生的忠实听众;调控自我,不能因表现欲过于强烈而喧宾夺主。其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选择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其三,启发学生思考并产生问题。教学过程不是也不应该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有效思维,去思考并产生新的问题。教学的境界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产生问题,在问题的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的链条发展中,学生的求知欲在增强,成就感在扩大,自信心在提高,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
二、加强师生合作,在愉悦的双向交流中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情感性缺失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之一。调查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难以与教师沟通,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见,95%的教师认为自己喜欢学生,却只有20%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何不领教师的“情”?古语说得好,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则课堂心理气氛和谐,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出色“发挥”,可谓“教学相长”;师生关系紧张则课堂处于防卫气氛,学生消极被动,教师“发挥”也就雅能为力,教学效果亦较差。
课堂教学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呢?其一,教态要亲切。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爱,使之敢于接近教师,产生亲和力,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二,语言要幽默,具有“煽动性”。语言平谈听之乏味,而幽默的语言则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煽动性”的语言则能挑动学生的情感,使之情绪激动、高昂,由于情感的充分调动,学生自然地担当了主体角色。其三,交流要平等。居高临下是一种不平等,易使学生自我封闭,既给对话设置了障碍,又使课堂气氛沉闷。相反,民主平等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思想之花因之而盛开。其四,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高尚的人格是一种雅形的力量,她会象磁铁一般牢牢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真实豁达、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去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这种良好师生合作关系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因为她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文化知识的人,而且是一个心智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高度,真正认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生命和意义,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和总结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用我们勤劳智慧的双手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之我见下一篇:语文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