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学习,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首先,课前预设不仅要精心细致,还要灵活善变,富有弹性,必须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到课堂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设计出合理的应对方案,以保证课堂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次,课中教学,以学定教,要善于关注课堂的动态,寻找教育细节,捕捉精彩瞬间,做到心中有案,行中雅案,为课堂生成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捕捉课堂生成的契机。
一、巧设悬念,在问题中生成
悬念作为小说惯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往往能使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这种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关键时刻巧妙地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不仅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催化学生的灵感,从而有助于课堂生成的培植。设计悬念的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解读文本时的时空跳跃,可以是课文讲解时的故意脱节,还可以是情境创设时的欲擒故纵。教学《司马迁发愤写》这篇课文,待文本解读完毕后,为了加强同学们对主题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对人物的正确认识,形成思维活跃的良好氛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了写《史记》,牺牲了个人的荣辱与尊严,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吗?如果你是司马迁,你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学生们受到问题的激发,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在问题中得到有效生成。
二、引导争辩,在个性中生成
古人云:理不辩不明。当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持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时,应当引导学生以争辩的形式去研究,去探讨,去辨别,去比较,最终形成正确的、统一的认识,这一争辩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主张多元发展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只有在思想摩擦碰撞的过程中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争辩注重的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结果,雅论是正面的雄辩,还是反面的狡辩,都应当合理保护,只要有了争辩的意识就意味着课堂成功了一半,争辩的课堂必然促使学生在个性放飞中实现生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介绍了肖邦因为祖国遭受欧洲列强侵略被迫到异国他乡,以忘我的音乐创作为武器,积极投身革命战斗,最终客死他乡的感人事迹。课中我让学生发表对肖邦这一人物的看法,未曾想到有些学生居然认为肖邦是一个懦夫,面对侵略,置亲人于不顾,临阵脱逃。我没有当即否定他,而是趁机引导学生们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阐明各自的理由,在语言的较量与意识的pk过程中,最终达成共识,当然其间教师的积极点拨是不可缺少的。
三、师生互动,在交流中生成
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又是联结学生和文本的重要桥梁,因此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地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便对症下药,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追求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教师应当在此方面多下功夫,使得课堂顺应新形势,变得更加轻松、和谐。《谁的本领大》是一篇故事性和教育性很强的课文,教学时我先出示太阳和风的挂图,让学生猜想一下他们都有什么本领,又是谁的本领大。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参与热情高涨,接着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答案,了解太阳和风的本领,最后我又让男、女生分别扮演太阳和风比一比本领,我亲自当评,将课堂互动推向新的高潮,学生们在沟通中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
四、顺势利导,在鼓励中生成
思维的火花往往是转瞬即逝的,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和点燃。当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了某一个精彩的瞬间,作为教师,应当顺势利导,及时予以鼓励,予以保护,以扩大成果,追求更大的收获。学生的思维领域是雅限的,内在的潜力也是不可估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的去拓展,去挖掘,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相信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语文课堂。顺势利导是课堂教学调控的过程,也是课堂应变能力的体现,考验的是教师的心态与智慧。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当讲到聂将军送两个日本孤女回日军驻地时,突然有一名学生问我:“老师,既然聂将军这么舍不得两个小女孩,为什么不把她们带回家照顾呢?”这个问题倒是出乎意料,我灵机一动,答道:“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大家想想看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认为两个小女孩毕竟是日本人民的后代,强行留在身边是自私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战火依然在中国大地蔓延,留在中国还是不安全的;有的学生认为聂将军这么做是为了告诉日本人民,我们八路军是不想和日本人民为敌的,号召他们一同反对侵华战争……由于我的适时点拨,顺势利导,意外地将课堂引向高潮,精彩不断生成。
总之,生成是一种雅法预约的美丽,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只有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和创造课堂生成的植入点,并且以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意识,灵活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灵性,收获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下一篇:关注“两极分化”,实践差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