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好动,爱说笑,纪律观念还不强,学习习惯还在养成的过程中,多数人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再加上小学语文本身的知识性、连贯性不强,暂时不懂、不会,课后看看也能懂、能会,难以在课堂上给学生产生一种外在的驱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何在一节课内延长学生注意的长度、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维持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抑制了其他不良习惯的干扰、延长了对学习的注意,教学过程就流畅,学习效果就会显著。
那么,如何去维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发力。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
小学生爱说话,少顾忌,好奇心也强烈,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去行动,如果教师稍微一干涉,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制,他们就会退缩,袖手静观,等待。如果教师只是组织者,让他们围绕学习目标,充分自主、自由、自在地去学习、探究,教师只要在学习的过程和目标的达成上采取个别表扬、肯定的方式,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不甘人后、主动竞争。以学生为主,注意有个“先收后放、先易后难”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时不是“骤放”而是“渐放”,体现一个引导的过程。比如,教学《蜗牛的奖杯》,词语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去读、去写、去记,然后小组互测掌握情况。对于“蜗牛给我们的启发”,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理解蜗牛获奖后心态、行为的语句再去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收的太紧就易“死板呆滞”,放的太开却又易“杂草乱生”,不可整节课全部以学生为主,但不可没有“以学生为主”。
二、教法取讲练结合
上课应该是听说读写思的综合,如果方式单一,学生的注意力容易疲劳,思想易分岔、爱走神,这是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常见表现。但如果是多种方式变换,能有调整、能带来新奇,既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刺激兴奋点,维持兴趣,延长学习注意力的需要。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多地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或者先练后讲,或者先讲后练,或者边讲边练、边练边讲。
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设计同步练习题印发给学生。当同学们看完课文,回忆故事经过后,我就让学生完成“看拼音写词语”、“填汉字组成语”两题,巩固字词,特别在对成语“摇( )摆( )、半( )半( )、东( )西( )、神气( )( )、兴( )采( )、( )( )洋洋”完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狐狸和老虎心理与神态的理解,为下一步对文章的分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解读插生活故事
一方面,语文教学应该适当延伸,关注课内也该关注课外;另一方面,心理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熟悉是了解一些,不熟悉是存在了解的盲区;而作为认知的需要,补充生活中的事例、增加些陌生的故事,能够由此及彼、强化理解,激发兴趣,拓展应用。因此,教学中带领同学们对文章解读时,我常穿插些生活事例或寓言故事,给学生“补充”兴趣。比如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解读到风使劲地“呼呼”吹而孩子的外衣却越裹越紧,太阳拼命地发出强烈的光而船夫的船却渐行渐慢,我一方面插入孩子抓沙的故事,从孩子越想多得沙,手就抓得越紧,沙却越来越少的事例来参悟风和太阳的行为,另一方面,就近取材,用我们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对照,说如果我想大家学得更好,督促的越紧、“灌输”的越多,你们是不是也胆越来越小,效果是不是也越来越差?学生会心大笑,很好地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也认识了学习行为。
四、语言求幽默机智
轻松的课堂气氛能维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保持兴奋,充分发挥独立性、自主性,能积极大胆地思索,使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等都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对知识的吸收和对能力的掌握的速度快;而且,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带来思维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机智,是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语言幽默、机智有多种表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学生的态度很友好,不让学生感受到斥责、威压,正确的得到鼓励、错误的得到暗示、提醒。比如教学课文《狐假虎威》,一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大笑,同学们为声音吸引都盯着他看,该同学发现后满脸通红、低下了头。见此情景,我没有妄加责备,而是询问为什么笑?该同学不好意思地说,他看老虎被欺骗、狐狸洋洋得意的样子,情不自禁地就笑了。我说:“《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孙悟空和师傅学艺的时候,师傅讲到妙处,他不也情不自禁地抓耳挠腮、转圈发笑吗?笑,表明你体会到了文章的妙处,学得认真。”这一机智的肯定,让该同学避免了尴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与勇气。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了维持学生的兴趣,不让学生的兴趣减弱、衰退,而是时时激发,就能转变传统的“教”为学生自觉的“学”,学生在学中体验,学中调整,学中进步,又会进一步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发掘潜力,意识到自己智慧的力量,感受到探索与创造的快乐,从而丰富与提升经验,细腻并纯化情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学而不厌、乐而忘“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语文课把“根”留住下一篇:洋溢和谐美和活力的语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