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许多老师(特别是一些名师、专家们)越来越追求“精品课堂”。他们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导语、每一句评价语言、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精心细致的设计,甚至苛求到不要出现任何的偏差,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也不行。我认为这只是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而已,我们应该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追求能够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的课堂。
一、从“高峰体验”到“简单语文”回归,还语文教学的本色魅力
前一段大家都追求语文的高峰体验,出现了诗意语文啦,情感语文啦,简单语文啦等等。只要你(不论是观摩者还是学生)进入她的课堂,你就会深深地“走进去”,走进情感丰富的世界,走进思想碰撞的海洋,不知不觉你就忘情了,“沉醉”了,这就是一种“高峰体验”。这种课堂会它让你发现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美妙,学习原来可以如此愉悦,思考原来可以如此幸福。我个人认为高峰体验呈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是学生的体验,学生有否高峰体验了,不是我们说了算的,甚至也不是学生说了算的,这种高峰体验有时是自己不察觉而深入其中的,所以教育家布鲁姆说:“高峰学习体验(具有高峰体验所包含的某些品质)是极为生动的,以至学生在多年后还能详细地回忆起来……一般说来,它们是对学科产生新的兴趣的源泉,是重大的态度与价值变化的刺激物,它们起到了使学习变得真正令人兴奋的作用。”这样看来,高峰体验是教育性之所以发生的一个基本条件。请关注“以至学生在多年以后还能详细地回忆起来”这几个字,一时的情感体验不一定是高峰体验。在我们的一些课堂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动人的场面,老师流着泪,学生流着泪。我们不是说不需要流泪,问题是学生流泪了,老师所激发出来情感会真的深深地铭刻在心了吗?相反有些课堂淡淡然,学生多年后依旧能清晰回忆。阅读过《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这篇课文的人都该知道:在分别28年后侨居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宝生记忆最深的是什么?是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种思想的启迪……高峰体验,它应该是我们所有的语文课该努力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但一味的追求这种高峰体验,他势必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这些现象:“虚”,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花里胡哨。所以语文课该怎么教,我想:“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与时俱进”!我们要“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还语文教学的本色魅力。
二、从“弱势语文”到“本原语文”的真实,显语文教学应有的活力
中国小语会崔峦会长指出“语文”,姓“语”名“文”,“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和实践性。我们要回到语文课程的原点,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的实践学习语言,要“把语文的根留住”,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新课改已经搞得轰轰烈烈,已经深入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课堂。其实不然!进入新课改以后,走课、赛课活动是层出不穷,而专家学者大多听得都是这些课,一些经常外出听课的年轻的骨干层面的老师,接触的也是这些课。说实在的在这些课堂里,很多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得到了更新。这样的赛课也由此也带来许多不足,诸如前面所讲的“虚、闹、杂、偏”由此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思,思索语文的是否该“简单回归”。可以说他们压根也还没有真正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还深刻感受新课改的种种困惑与不足,这边就喊着让“回归”了!他们需要回归什么,我想他们不应该是从“高峰体验”到“简单语文”回归,我们提倡回归就是提倡让那些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回归到课改目标的真实的本位上,回到语文课程的原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能实践学习语言,使得这些老师的语文教学能“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
三、依“标”附“本”让语文回归应有的真实
我们一线老师的语文课要回归真实就必须使我们的语文教改有行进的坐标。在这里我要问三个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不需要高峰体验?我们的课堂需要不需要实效?我们的教师需不需要教育气质?回答是肯定的,既然是肯定的。现在的教师层次不一,有名师、各骨干层面的老师、更有广大的普通老师,我们雅法用一个坐标点来指引老师,就像我们雅法用同一个要求来要求学生呀,要承认差异。从一些名师课堂中提炼出来的这个坐标点它是为在正在迅速成长的一批准名师点的,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达到大多数老师目前还雅法企及的高度。现在那些需要回归的课堂的执教者,除了一部分确实是在教育教学前沿的摸索者(他们在摸索的过程中当然会遭遇困惑,走在路上谁又知道前面究竟会遭遇什么呢);更指一批年轻的教师,他们一下被冲进新课改的浪潮中,但由于自身素养的问题,更多的是照猫画虎,并没有真正领略一些名师课堂的精髓,学其形失其蕴,从而产生了种种问题。他们还不能驾轻就熟、还不能如鱼得水、还不能随心所欲,这一切都不是仅仅靠教学方法的更新可以弥补的,更需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不能以名师课堂来通观语文教学,也同样不能以普通教师的课堂来通观,不同层面的教师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点,他才会觉得可以前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下一篇:激发参与意识,焕发课堂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