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研究活动。
一、校本教研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
1.应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教师研究的问题应源于学校生活、课堂教学。其实,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研究,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的学生,教师的工作本质就是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教学即研究意识,教师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观察、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变化,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一个被动的教学任务完成者变成一个自觉的研究者。光山一小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第一手材料,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提炼成课题,指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追踪研究,帮助教师养成科学对待问题的习惯,此举提升了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小而实。小题大做,是一种研究智慧。“小”问题可以使研究更深入,便于有效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内在特征。如果题目大而空,就很难把握研究主题,很难将问题细化、可操作化,容易使研究内容与结果浮于表面。光山一中的学生不上早、晚自习,为了解决对学生课后辅导这个问题,学校确立了《如何开展课后辅导》这个课题,并建立起一套理论和行动的研究体系。课后辅导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了解学情,解难答疑;②因材施教,堵漏补差;③突出重点,扩展提升;④沟通情感,培养兴趣;⑤端正态度,指导方法。课后辅导的基本方法包括:①及时批改作业,全面吃透学情;②普通问题统一解决,特殊问题个别解决;③分类辅导,补差与培优并重;④多激励、多赏识,少批评、不贬低;⑤优生与后进生结对子,重在平时互帮互助。
3.要关注“学”的问题。教师只有关注“学”的问题,才能备“学”、帮“学”,为学生的“学”而教。教师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关注怎样教会学生学,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追求高效课堂。为了大面积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县教体局局长吴良树带领局班子成员、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分四批前往永威学校考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模式,要求全县各校校长解放思想,颠覆传统教学,立足学校实际,大胆取舍,研究学生的学,确立学生如何学这个校本教研课题。目前,人人搞课改、科科有课题、校校有特色的教研大格局已在光山县形成。
4.要关注先进经验的引用问题。学习外地先进的教改经验,必须要与本人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坚持自己已有教学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与他人先进经验进行碰撞、融合与提升,形成特色化、本土化、草根化高效课堂。光山二中在学习与借鉴目标教学、洋思模式、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教改――“1251”课堂教学基本模式:“1”即课堂预习10分钟,“25”即小组交流与展示、师生质疑讨论25分钟,另一个“1”即课堂训练10分钟。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创新,该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二、校本教研应怎样选题
校本教研课题的选取,需要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从自己的身边和周围寻找。
1.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学校、教师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要解决突出问题,这也就是解决主要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突出的问题,往往长期困扰学校和教师,阻碍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旦突出问题的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能走出低谷,收到“山重水复疑雅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因为突出问题往往具有关键性,解决了突出问题,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晏河三中的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留守学生占85%。每逢双休日,这些学生在家雅家长监护,一心贪玩。面对这种情况,该校确立了《学生双休日自主学习》研究课题。该课题的实施,使得学生双休日有事可做:或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进行社区服务,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受到家长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县教体局在该校召开了两次现场会,在全县推广该校的做法。
2.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成功经验一般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它们加以提炼,由此开展深入研究,一般说来方向正确,不易走弯路;成功经验往往包含着实践者的创新,有助于形成特色;由成功经验生长出的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基础较好,容易展开。慧泉中学从校长到教师课改基础好,他们在学洋思的基础上学习杜郎口,把杜郎口经验与本校已有的成功经验相融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提炼与提升,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三习、三示、三评”灵动新课堂。“三习”即高效预习、小组研习、反馈练习,“三示“即目标展示、预习展示、研习展示,“三评”即生生互评、达标测评、组间共评。慧泉中学的每一个教师均能较熟练地运用该模式驾驭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近年来,县内外到该校考察学习的教师有5000多人次,该校被誉为信阳的“杜郎口”。
3.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有的教师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后还有余力,但如果进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就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方向。这个时候就要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此引领确立的研究课题,就会具有前瞻性。领先一步,步步领先,这对于促进学校和教师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光山一小确立“阳光课堂”研究课题,就是要努力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引导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到,课堂不仅是师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空间。该校通过课题研究,逐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从当代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理论具有深刻性和普遍适用性,能较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比较容易构建系统的、有深度的实践体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反过来又能丰富理论内涵。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一种理论认为:“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出现不是由于智力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积累造成的。这些失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揭示和补救,就会造成学习新内容时心理性和基础性障碍,出现更多更大的失误。原来的失误和新的失误混杂起来,就形成了再学习新知识时更多更大的心理性障碍和基础性障碍,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了学生不能再继续学习的局面,就出现了后进生。”为了有效帮助后进生,光山县教体局印发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的实施方案》,要求教师人人确立“转差”课题,个个研究课堂教学“堂堂清”课题等,为的就是“为了一切学生”, 力求“一个也不掉队”。光山二高响亮地提出“一个也不放弃”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转化“学困生”中做到:沟通情感是前提,对症下药是关键,跟踪问效是保证,促进发展是目的。
三、校本教研应注意的几个有效结合
校本教研的课题来源于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有效结合”。
1.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学校的教育科研“视野要高,重心要低”。即课题既要贴近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前沿,又要从教育最基础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开始。同是一本教材,学生的知识积淀、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反映出来的阅读兴趣是不同的,读出来的滋味也是不同的,获得的价值就更不相同。只有让学生通过活动,和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实际接触,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把教室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连接起来,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可持续性。教师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主导教师的行为,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光山一高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学校课改的实施。
2.与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相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考评方案,要加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权重值,要用严格的制度管理作保障,使校本教研贯穿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引导教师以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行为。光山二高为解决部分教师的“满堂灌”问题,以县教体局开展的“学永威、找差距、树形象、提质量”活动为契机,强力打造与推进该校“545”课改模式。第一个“5”即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做到“五变”: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理顺师生关系;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落实教学针对性;变重教学结果为重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形成;变知识技能的单项传授为多项互动学习,突出学生主体性;变“共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实施分层教学。“4”即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落实“四个养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养成互动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养成有效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后一个“5”即教学流程上的“五步”:掌握学情,设计方案,合作探究,科学训练,巩固提高。课改的强力推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校今年有七名学生分别被北大、清华和港大录取。
3.与校园文化的形成相结合。倡导教师形成一种自觉的职业习惯,不把工作当成任务去完成,而把工作当做课题去研究。研究一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让研究成为学校文化”“教室就是实验室”。变“用人工作”为用“工作育人”;变“勤奋为先”为“效率为上”,勤奋是美德,效率更是生命。白雀园二中是一所地处山区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与兄弟学校相比雅任何特殊优势,但该校以课改为动力,经过多年的拼搏,在豫南逐渐享有盛名。为彰显课改文化,他们将自己创立的“三习、三主、三优”(“三习”即课前预习、课堂演习、课后温习,“三主”即小组讨论有主题、师生互动有主线、学生发言有主见,“三优”即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员、优秀课代表)教学模式、师生的经典语言等在校园内广泛宣传,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空间都涌动着师生主动参与课改的热情。县实验小学课改文化氛围浓厚,每处墙壁都成为教育资源,时刻激励着师生奋发向上。
4.与教科研成果的展示、推广相结合。学校要创新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让他们及时看到成效,鼓舞更多的教师投入教育科研之中。慧泉中学教师董存志、县一小教师虞琴参加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课堂”的赛课比赛,均获一等奖。我们要求全县教师向他们学习。榜样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投身课改的热情。
(责 编 再 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探究下一篇:多视角探寻有效教学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