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难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知识面很广,政治、地理、历史等都有涉及;其次,每一课的知识点很多,这些知识中多数是孩子知识体系中所缺乏的,有些甚至教师都未必清楚。于是,中高年级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两种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学生求知若渴,教师速战速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资料包”学习方式值得一试。
一、“左右采获”――“学生资料包”的开发与使用
(一)“学生资料包”的开发及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该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这表明,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和处理资料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针对地理历史类的课型,笔者设计了课前的学习活动――“跟着知识去旅行” 。这个活动是分期进行的,每一期以一个国家为主题。
首先,笔者在班级墙壁上张贴该国的简介,其中包括它的旅游胜地、标志性建筑、代表人物等。文字介绍都是经过编辑、简化的,再附上大量的美丽图片,力求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学生观看了教师制作的介绍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去研究。他们可以独立开展研究,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观看电视节目,阅读相关书籍等方法来进一步探索。接下来,学生要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做一份小报,可以画一幅风景画或者人物肖像,既可独立制作也可合作完成。教师将学生的小报和画全部张贴在班级的外墙和内墙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观看、欣赏、评价。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对这个国家便有了较为丰富的认识。最后,每个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资料卡。卡上的文字必须是学生自己的话,是他们通过完整的研究过程后,对该国的介绍或理解,不要超过200字。每一个小队形成一本资料,四个小队就有了四本不一样的资料。笔者将这些资料挂在班级的墙上,学生可以任意翻阅,看一看别人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又会有新的启发和思考。
经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占有了大量的资料。他们带着这份“资料包”进入课堂。当然,这“资料包”不见得一定要是实物,那些已经了解的、记在头脑中的知识,也都属于学生的资料包。
(二)“学生资料包”的使用及效果
由于有的学生喜欢历史,有的学生崇尚科学,有的学生爱好艺术……所以,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也各有侧重。这种“没有标准化”的“学生资料包”应如何使用?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金字塔的用料和高度。)
师:除了书上写的这些,关于金字塔你还知道什么呢?
生1:我看过一本书上说金字塔里有神秘的能量,水果放进去能保持新鲜。
生2:我知道金字塔是我们中国人起的名字,它原来叫“马斯塔巴”。
生3:我知道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甚至有人怀疑是外星人建造的。
师:除了壮观的外形,金字塔还有这么多吸引人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去探索它的奥秘。
学生的资料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在课堂上交流、碰撞,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充满期待,为教学生成提供了雅限的可能。
经过“资料包”活动的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方式变多了,阅读量变大了,整理资料的自觉性也增强了。下课后常看见学生在观看教师张贴的资料,同学制作的小报,或者是阅读自己借来的书籍,或者是三三两两地谈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悄然增强。学生占有了许多的资料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想要展示资料、传递信息的表现欲。可见带着自己的“资料包”进入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建立了课堂参与的自信心,让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学习沙龙”。
例如:《金字塔下留个影》一课中“金字塔的建造” 这一环节,谈到了“金字塔建造在尼罗河西岸的特殊原因”。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原来以为尼罗河两岸都有金字塔,所以我画错了。现在我知道,埃及人认为西边是死去的人生活的地方,而金字塔是坟墓,所以尼罗河东岸是没有金字塔的。”如此,由课前的自我感知,到教学后的系统认知,学生的“资料包”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完善,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二、“广开言路”――“教师资料包”的开发与使用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倘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还没弄明白就去指导别人,难逃误人子弟之嫌。所以,不仅学生有“资料包”,教师也该有“资料包”。
(一)“教师资料包”的开发及特点
“教师资料包” 的形成需要通过精心的备课,既备教材,了解教材中的难点;又备学生,把握孩子知识的盲点。这样利用课前教师的先期学习,将与教学紧密联系的相关信息编辑成一条条不超过100字的文本,这些信息文本都是教师编辑、简化过的,以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和复述。而后将文本做成纸条或卡片状,塞入一个信封内成为一个“资料包”。每一个“资料包”都围绕一个主题。上课时,学生四人一小组,拥有一个“教师资料包”,邻近的小组拥有的“教师资料包”内容最好不要相同。
(二)“教师资料包”的使用及效果
“教师资料包”里的内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组合的信息,每一小组拥有一个资料包。那么,这样的“教师资料包”又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现在想考考大家,你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出示:
1. 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2. 金字塔的发展历程;
3. 金字塔的传说;
4. 金字塔为什么都修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生1:传说食物放进金字塔里可以保持新鲜,不会腐烂。
生2:金字塔原来不是尖尖的,到了胡夫金字塔的时候才是尖尖的,看上去像三角形的。
师:老师也针对这些问题去做了研究和了解,我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放在资料包里,已经发给了四人小组的组长。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资料包,阅读里面的资料,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边看边讨论,看看你们小组能集中力量解决哪一个问题。
“教师资料包”就是围绕课上那四个大问题搜集制作的,每一个资料包里的信息可以解决其中一个大问题。但是,教师并不把这个“秘密”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信息后,结合自己的前期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交流,来分析、判断可以解决哪一个问题。于是,学生就要经历“新鲜知识内化+已有知识重温”―→“信息汇总+信息梳理”―→“问题的回答+问题的阐述”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如此,“教师资料包”既是“指路牌”,又成了“锦囊”。
综而言之,“教师资料包”的合理开发和运用,能为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带来以下效用:
1. 补给
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是雅法平均的,而课堂需要面向学生全体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且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要让所有孩子都能有所得。对于那些知识面窄,前期知识储备不足的孩子,我们应该想办法帮一帮。“教师资料包”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充、丰富、甚至是具象化,用语平实易懂、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具体事例等等,让那些准备不足的孩子也能“胸有成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了补给,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 激发
小学生组织处理信息的能力尚不足,知识面广的学生可能在课前从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提取出最切合课文内容的知识?“教师资料包”就给学生暗示了一个切入点,学生可以从拿到手的资料中联想、回忆起自己知道的其他补充资料。教师给的信息激活了学生储备的信息,二者互相补充,这样,学习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
3. 高效
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信息量很大,如果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地讲授,那教师势必会教得疲劳,学生也学得乏味。“教师资料包”的使用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里的内容合理取舍,有机整合,重难点突出地实施教学。教师抓住教学目标中的主要内容,设计1―3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把目标融在问题中,把内容融在“资料包”中。教学就围绕课文的中心问题,“火力集中”地解决重点板块,可以多管齐下,也可以层层深入,根据课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灵活变通。与此同时,不同教师的资料包还可以在不同的班级循环使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追求。我们不该只让学生被动接受,更应让他们主动发现;我们不该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还应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了。“学习资料包”的开发推动学生将生活的实践经验带入到课堂中,而“教师资料包”的开发与合理运用则指引学生在课堂上再次实践,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从而成为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以特色班级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下一篇: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