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推崇“体验式”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体验生活实践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疑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由此,我们可以从学生享受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教学“吨”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走进村里石料厂,开展调查,体验到“吨”的含义和用途。有时,我根据需要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这样,学生便能产生数学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2.指导实践操作,体验思维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贯穿于教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任何束缚学生手脚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一张白纸,请他们用手中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或直尺量出这张白纸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分米。量的时候想一想怎样量最方便,互相间可以轻声讨论。接着就让他们自己去量。这样,经过画、摸、比、量、 算等多种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在动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使数学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事实”,概念在头脑中更加清晰了。
二、向往合作中的有效交流
1.改善学习关系,创设宽松环境
(1)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甘做“平等中的首席”,爱护学生的师长,常做关心学生的朋友。课堂上,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的学习权利,让他们徜徉于课堂、遨游于学海;课后,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沟通,以做人原则引导学生、以真实故事感动学生、以科学方法启迪学生、以名人好事感化学生。平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开展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做到不训斥、不责骂、不体罚学生。要让学生敢于亲近、易于接近、乐于靠近,逐步建立民主、祥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在日常相处中要做到:相互尊重不歧视,相互礼让不讽刺,相互接纳不排斥,养成尊重就是被尊重、接纳就是被接纳的基本做人观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倾听不插言,真诚讨论讲事理,诚心更正不争吵,真心合作不拆台,养成协作共享、互助共赢的合作观念。经过教育和训练,使学生逐步建立平等、宽容、接纳的生生关系。
2.讲究交流策略
(1)让交流由肤浅走向深入。课堂上学生交流质量的高低,能否深入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因此,教师就要善于设计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首先,我让学生说说对三角形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一个或两个),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独立操作后进行交流。
生1:我发现一个三角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
生2:我发现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我发现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
我及时表扬了学生善于思考,然后启发学生:还想研究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当学生说出想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又让学生交流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初步设想,最后让学生分组探索。学生在交流时提出丰富的富有创意的想法。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交流是充分的,热烈的。通过交流,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而且领悟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交流不再是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被迫应答,而是展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在交流中思考着、体验着。
(2)在指导交流中合理调控。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虽然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精心设计,但要使合作学习始终真正富有成效,仅仅预先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为此,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组织,及时发现,合理调控。
当学生在合作时,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其他事情,而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过程、讨论的焦点等。从而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也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指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实现学习资源超价值利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化人”式教育 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