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创新教学模式及思维应运而生,教学活动体验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说明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常在活动之中进行体验,这对于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活动课模式的实践过程进行阐述与研究,并对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的实践提供自己的一些管见,供同行参考。
一、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的特点
笔者参照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对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与分析:
1.独立性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完成课业。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自主与创新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能够使学生明白:若要解决问题,那么就必须靠个人的意志、理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因素,去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之中,尤其是学生理智活动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而言,从选择及确定活动的内容,直至语文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都应该由学生亲自操作。
2.实践性
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学习技能。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在学校里,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那么,学校就变成了与实践打交道的工场。凡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不断地体验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二、加强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模式的具体实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具有独立性与实践性两个重要特点。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以及勇于实践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下面对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模式的具体实践进行的阐述。
1.巧设情境,活跃思维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活动体验课《一堂别开生面的歇后语活动课》为例,阐述如何巧设情境与活跃思维。在进行活动体验课之前,应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教师不再居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的主人翁地位,而仅仅是作为一名“导游”。学生是以“游客”的身份出现的,他们才是此次“旅游”的主人。因此,在实际的活动体验课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体验课伊始,教师可以巧设情境,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汉语的广阔土地上,有一个名叫“歇后语”的王国,那里住着很多居民。他们每天过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活,每天过的日子跟“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一般平静。一天,这个王国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看到这里的人们过着十分优雅的生活,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他们左顾右盼,更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见状,这两个外地人就向正在下棋的一老一少询问,这个小孩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吐不出”。然后老人则说“你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这两个陌生人则回答说:“我们可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哦。”老人继续回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教师通过设置以上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具体行动,并能快速掌握歇后语的知识。
2.激发内驱,注重“动”
小学生好奇爱动,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语文活动课就要体现在“动”,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动”,让他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动”,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九寨沟》一文时,为了能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我设计的自主实践活动多达五项:①查――查地图,找出课文中描写的九寨沟在地图上的位置;②画――画九寨沟,用手中的画笔将九寨沟的美景画下来;③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九寨沟的自然美;④写――为九寨沟写旅游广告词;⑥唱――学唱《神奇的九寨》,再次感受九寨沟的美。这些实践活动极具情趣性、交际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通过“动”,激活了创造力,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随着教育内容及形式的日益丰富,各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体验课就是一个方面。通过不断地开展及实施小学语文活动体验课,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最终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得以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高当代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分析下一篇: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