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造成小学生畏惧习作的成因浅探
当前的小学生习作能力差强人意,笔者参加过几次小学毕业生调研考试的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乡镇小学毕业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习作中一是假大空话多,二是胡编乱造多,三是情感虚假多。我们对本镇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后发现,有近七成的小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尤其对课堂中规定题目作文畏之如虎。后来,我们又对一些乡镇小学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和小学生习作状况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造成小学生畏惧习作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教师没有完整的系统的习作知识、不会激发学生习作热情,以及学生普遍缺乏习作成功体验是主要原因。
二、改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初步尝试
1.语文教师应当建立系统的习作教
学的知识体系。有人可能会反问,我都教了几十年的小学语文了,难道还不会进行习作教学吗?事实情况是,我们的乡镇小学语文教师中不会进行习作教学的大有人在。在各类赛课活动、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不是很少看到有人敢开设作文指导课吗?笔者曾教过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自知习作教学是自己的短板。我为什么不会教作文呢?是管建刚老师的著作点醒了我:因为,我没有一套完整的习作知识系统。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学会习作教学,唯有多学习这一条路可行。为了建立完整的习作知识系统,近几年我恶补了很多相关知识,阅读了诸如《作文三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跟大师学语文系列《文章作法》《文章讲话》《怎样写作》,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以及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书目。书读得愈多,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愈多,越觉得过去习作教学的肤浅。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标对每一个学段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习作教学。
2.语文教师要勇于写下水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奇特现象,就是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不写或者不会写作文。纸上谈兵的老师自然是教不好作文的。有文章介绍说曾有某校组织老师去春游,回来要求语文老师写游记,结果,大多数是抄的,仅有的几篇原创的,质量高的也是寥寥。因为教师长时间不写文章(此处包括作文),以至于愈来愈不会写。教师写下水文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牢记“三日不写手生”的古训。不写习作的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是不扎实的,甚至“隔靴挠痒”,是不容易说到点子上的。
3.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①激发观察兴趣。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中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片断记下来,并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②放宽命题限制。在一次快速作文中,我布置了《我和恩师》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把老师描绘成瘦弱、精干,温暖得像一位母亲,最终倒在了讲台上。似乎不倒在讲台上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这似乎是同一模式的制成品,思维内容的保守、思维空间的狭窄、思维质量的低下,已是作文中俯拾皆是的现象。但在一次偶然发现的学生的信件中,他们留下的文字却让我拍案惊奇,文字个性鲜明,鲜活生动,语言结实细腻而富有深度,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课堂写作的误区何在?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的题目上各有取舍,发挥的水平大不一样。因此需要创造话题,让学生自主命题作文或自由选择话题作文,让同学们自我发挥,学生的精彩表现也许会令我们惊讶不已。
③巧用评语进行激励。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的褒贬对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翻看一下学生的作文本,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评语很多:“感情不够真挚”“话题扣得不紧”“用词不准确”等。这样的评语很容易就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抹杀掉。我记得有人提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名学生,曾写了一篇个性张扬的文章,自我感觉非常好。作文本发下来时,却发现老师只打了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另外符加一条评语。大概的意思是说不符合学生写作的要求。他看后很不服气,因而“很有个性地”在老师的评语后又写了一句“反评语”,为自己的文章“正身”。老师看后,在他的“反评语”后又写了一段评语,从评语的长度来看,她是绞尽了脑汁又竭尽了所能。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不放心,语重心长地与他面对面地交谈了一番。他经不住她唐僧似的苦口婆心,万般雅奈之下只能点头,但同时,心里感到十分地压抑。这个例子不禁让人深思:如此压制学生的话,还谈何种场创造型思维。
实践证明,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依据课标精神,依托教材,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立足生活,有目的、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就一定会有收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下一篇:走进生活,让学生喜欢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