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棠教授在《语感的培养》一文指出:“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如何从入学的那天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呢?笔者以为,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应依据大纲、凭借教材严格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将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对学生少见的事物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中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国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一年级课文虽然浅显,但是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书面语言,必须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2)联系上下文体会。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
四、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①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②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③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④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南渡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重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下一篇:“蒙以养正”的经典诵读教学追求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