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在努力继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必须创新音乐课堂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成长的教学过程中,我有几点感想。
一、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因此,我们要把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生活里面去,使儿童雅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缺乏音乐性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幼儿喜欢音乐艺术,那么我们就要很好地运用音乐教育,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
二、把握乐曲的节奏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每个孩子都会用自己独特的耳朵听音乐,随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加以想象和创造。因此作为教师应理解孩子创造的个性化特征,尽可能为每一个孩子的创造过程提供支持,让他们尽情表现,表现他们的创造个性。
例如在教音乐活动“小树叶”前,我和孩子们共同欣赏着不同树叶在树枝上摇摆的动态,随后再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是怎样表现小树叶的,最后让他们通过肢体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对树叶的感受。于是,有的孩子张开小手五指,表示梧桐树叶;有的将双手合在一起,表示路边小树在风中摇动……我努力了解着每个孩子创造的意图,同时鼓励每个孩子,期待他们有更多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的表现。于是在“小树叶”的第二次音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创造性的表现极具个性,如有的孩子头碰脚蜷缩在地上表示一片干枯的树叶躺在地上,有的孩子一手撑地一手向上举起表示“一片树叶在告诉大树:“妈妈,明年春天,我还回到您的身上。”如此生动、张扬、个性的场面令我感动,也令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陶行知先生“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真正含义。
三、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情境,促进幼儿个性成长
《幼儿园规程》中有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不再单纯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而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条件,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做到“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音乐游戏及活动均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并能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个个积极参与。
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对每一首幼儿歌舞都作研究和分析,领会每一首歌舞中该表达的情感内容。在选择教材时,我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例如,我在新授歌曲《妈妈的眼睛》这首幼儿歌舞时,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其中所表达的“母亲”的慈爱和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尊敬、眷恋等情感,通过遥望天空中的星星,从孩子们的眼神中一一表现出来。为了强化这几种情感的表达,我在音乐的第一遍时,先把歌词内容配乐朗诵给幼儿听,让幼儿不仅体会音乐的感染力,而且让他们更能领会词曲所表达的情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幼儿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当然,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一个音乐教育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如果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教育计划,踏实认真地组织好每一次音乐教育活动,关心照顾班上的每一个儿童,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就一定能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武清某小学教学楼设计回顾下一篇:对农村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回顾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