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复制链接]
查看: 814|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20 11: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将会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正确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正确实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好高职教育改革各项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属性 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换言之,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将会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智慧的创新,更努力的工作;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属性,正确实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做好高职教育改革各项工作。
  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是相对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其培养目标的纵向定位,其内涵又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高等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其自身特有的若干属性。
  1.1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与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比较,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较高层次(高端),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较低层次(低端),应分属两个教育系列。高职是在社会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产生的。高职教育不应限于专科或本科层次,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列,按社会需要和自身成长规律发展。当然,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可以比照,也能相互沟通。
  1.2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性应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内涵。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有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强调培养基础理论扎实、适应性强的“知识通才”;而高职教育强调培养职业技能扎实、能够解决职业岗位复杂实际问的“职业通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能够具体化到岗位,强调满足“上岗”、服务“就业”。高职教育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性,而不是简单的“大专知识+中职技能”。高职培养的人才除具备高端专业岗位的操作技能以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素质、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1.3高职教育的区域性
  区域性,或者说是地方性是高职的另一属性。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高职人才”的能力结构要有所区别和侧重。例如,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好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福建省的高职院校在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规划纲要的要求,力求做到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为社会服务,被社会所接纳,在培养区域高端适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积极推动本地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2、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制定符合本地区(区域)的人才市场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涉及到许多教学改革,例如,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
  教学改革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要客观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2.1高职教育的人才观
  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应该紧紧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结合本区域和本校的实际,会同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引向深入。
  要注意克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思维定式的影响。由于传统学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会有人认为高职院校是全日制教育,是学历教育,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像全日制教育,也不像学历教育,倒像是业务培训,从而影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其实,高职教育由于其职业性的原因,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并不矛盾;只是与普通高校的封闭式学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实践性。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要求实践教学占总课时50%以上,实践教学中要有一半以上时间在校外企业中完成。高职教育的开放式办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扩大与整合。
  2.2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职教育应该树立新的职业能力培育质量观,而有别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质量观。在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育质量观下,教学质量评价以学生岗位应用能力和工作经验形成为准绳,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质量上。我们要坚持职业能力培育的质量观,就要做到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专业建设以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课程内容及时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变化,教学方法注重岗位能力实践,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并与岗位业务能力培养整体设计融为一体,以岗位工作操作体验为主。教师科研以促进培养能力提高为主,教育质量观察对象以学生为主。比较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内容更为丰富,其教学质量不能简单地以课是否讲得好来评判。作为高职教师,不但要会讲专业理论课,会说课,而且还要熟悉相关的专业技能,具备服务企业的能力,能够做学生的师傅。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中的核心概念“质量”,应该融入现代全面质量管理(TQM)质量的内涵。TQM中质量的概念是“适用的质量”,既不是最高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质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是最高,也不是不高,不是本科的定位,也不是技校的定位,是高职的“适当”定位。另外,高职教育,特别是民办的高职教育,创办时间不长,有一个成长性的问题,需要若干个PDcA循环改进的过程。高职教育在成长阶段,教学资源有限;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工学结合条件等,都需要逐步改进;高职教学质量只能是“适用的质量”,并且与时俱进。
  2.3高职教育的教学观
  高职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规律,以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借鉴发达工业国家和我哥台湾地区职教体系的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组织更加符合职业技能教学能效规律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要能够体现创新的精神,教师要教出高职的特色,学生也要学到真正高职的高端技能。这种教学活动要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由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转变。
  3、结语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感觉了的东西不能够深刻理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深刻感觉。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改革者必须具备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能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属性,客观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牢固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如果我们能够把转变高职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深化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育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置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并让师资队伍水平与实习实训质量比翼双飞,高职教育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做法
下一篇:班主任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0 1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