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心理环境漫谈

[复制链接]
查看: 1219|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97
发表于 2020-8-20 16: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就必须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内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开展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能促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
  本文拟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作一粗浅的剖析。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和颜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应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当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情绪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反之,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和满足,而且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难度大小,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的教师
  才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通过这一方法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如在讲初中“绪言”时,什么是“火”,为什么会有“火”,铁可以烧吗,真的有“鬼火”吗,这些与“热”、“火”有关的问的提出,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使学生的求知欲倍增。还可用化学实验,如用庶糖做“黑馒头”,“魔棒”点灯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
  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四、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不仅能令人心情舒畅,而且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
  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应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正催化剂。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今天的教师好好去深思、咀嚼与体味。
  
  五、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措施
  
  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际等都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外来的心理应激源,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失常与行为失态。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要泰然处之。教师要用
  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演示“银镜反应”实验后,自己也动手做起来,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目的是想交代清楚实验成败的关键,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出了错,此时如果停下来重做或不做,必将影响教学气氛,因此他选择继续做了下去,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与前面实验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这样操作是否会有“银镜”出现?”这样巧妙地利用
  失误实验做对照实验,既使学生对成败关键有了深刻的印象,又避免了课堂上“空白”的出现。
  
  六、纪律是维护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保证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积极适应能力,自我进行心理与行为的调适;战胜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弱化、矫正不良习惯;对正确行为要积极适应,主动内化,忌随波逐流或消极同化,从而使学生在自知、自觉、自愿、自律的基础上,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要形成维护课堂纪律的健康舆论。课堂中的舆论,即学生共同的意见,
  舆论在心理环境的形成中作用很大,感染力很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在教学中设立“一帮一”化学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组长组员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定时更换角色可实现角色期待,促进团体间的竞争,这种做法作用极大,能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向上,动力雅穷。
  
  七、激疑是营造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雅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课堂心理环境受班集体人际关系(师生和学生间的关系)的制约。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体谅、友好就可以形成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环境。所以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课堂心理环境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江苏省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改进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技术方法
下一篇:坚守“四本”,构建语文生命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0 16: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