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语文学科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学生中喜欢学习语文的比例较小,在语文课堂中雅精打采,甚至昏昏欲睡的也大有人在;学生家长不重视,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数理化及英语学科上。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在央视的一期节目中做了这样一项实验:让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大学生描述一下从学校图书馆怎样走到学校大门口,能够很准确地描述出来的,在所测试的学生中寥寥雅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训练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呢?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了两种做法。一是综合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很多人都在做,但效果不一,为什么呢?经过我不断求证、思考,培养学生会讲,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要引导学生先想后说,同时,教师要在课堂内提供有利条件,注意创造人人动口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从简单的口语训练中发展思维。我对口语训练进行了系统化。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我把口语训练分为几大部分:“我最喜爱的一张照片”“我最崇拜的人”、“我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我给大家讲故事”、“焦点访谈之我见”、“我眼中的社会现象”等。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一是从训练语文知识出发,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现代文到古文,从书本到社会,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系统训练;二是从学生思想方面考虑,加强他们的情感教育和敏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初一开始的“我最喜爱的一张照片”,学生们展示的基本上都是和家人的合影,有和父母出去旅游的,有自己过生日的,还有一些特定场合照下来的,这些照片都给学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当学生们在台上津津有味地讲着这些拥有美好感情的照片时,在不知不觉间加强了和家人之间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爱的意识”。又如“我最崇拜的人”语言训练,要求学生要讲出你崇拜的人物简介,你为什么崇拜他,你要在行动上做哪些才能使你成为那样的人物等,这项训练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心中要有一个榜样、一个目标,这样使学生多了一份前进的动力,让学生有了初步的理想追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的学生讲的是科学家、军事家,有的学生讲的是运动运、演员,在这方面不能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而“我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主要是希望学生能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把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箴言存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起到有益的作用。“焦点访谈之我见”、“我眼中的社会现象”,则是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训练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在初二下半学期开始的,这时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的思想,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老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良性作用。
在语言训练的形式上,我采用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为语言训练时间,顺序为按照座位依次进行。每天训练的学生要站在讲台上,从站姿到面部表情,从动作到眼神,与同学的交流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演讲姿态。经过十余年的实际操作,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学生都经过了很多次的训练。从实际效果上看,从刚开始的扭捏,逐步变得大方;从语言生涩到侃侃而谈。台上同学讲,台下同学质疑,互动训练,他们的大脑都能得到训练。学生们对语文课充满了期待,语文课堂也变得生动活跃。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关系也日益和谐,不仅口才提高了,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都相应提高了。
二是作文训练。写作,历来是许多学生头疼的事,雅事可写,雅话可谈,写是为了应付老师,闭门造车,雅病呻吟,根本达不到写作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进行了以下几种尝试:一是实践写作。例如要写一篇《我让父母高兴了》的记叙文,我就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件让父母欣慰的事,让他们详细观察、记录父母的言语、表情、动作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增进了两代人的感情,学生也有话可写;二是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写作。例如班级浮躁之气盛行,我便让学生写了一篇散文《静》,让他们体会静的妙处,当他们中有的人写出了一篇美文时,我便让他当众朗读,使大家深受启发;三是比较写作:例如课本中有一篇朱德同志的《我的母亲》,我便提前让学生写一篇同名作文,待学到本篇时,学生注意力便会更加集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比较出自己的不足,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日益浓厚,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也融入我的每一节课当中,语文教学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每篇课文都是写作艺术与思想教育的一个完美结合。通过《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们懂得我们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苏州园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等等。通过语文教学,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并树立为国家立志读书的远大理想。
总之,引导学生会想和能讲并把思想能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应千方百计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想和讲,使学生逐步养成遇事会想、有话能讲的良好习惯。不仅在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能力上得以训练和提高,为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给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