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真实活动情境

[复制链接]
查看: 1138|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20
发表于 2020-8-20 2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一个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亲自体验中认识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那么我们为学生创设怎样真实的活动情境呢?我结合教学实际,作出如下阐述,与同行共勉。
  
  一、创设一个变“静止状态”为“动态生成”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极好的“动态探索”活动的加工素材,但教师如果只作简单的处理,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根本雅法找到知识产生的源头。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寻找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在活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使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二、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活动情境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具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活动情境,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创设合理的、适时动手操作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在学习数学苏教版第十册“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三组长度不同的吸管和图钉,搭成一个长方体,在学生动手搭建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长方体是由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再经过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仔细观察、思考,学生又会很快地掌握长方体十二条棱的特征,即长方体的棱长可以分成三组:也就是长一组,宽一组,高一组,并且每组四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每组的四条棱互相平行。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完全相等。这样,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一个让学生互动交流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练习,并参与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或互相帮助去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它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习题创设一个让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体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苏教版第九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这一单元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宽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开始让学生尝试练习。结果发现学生解题的准确率较低,学生的解题思维非常窄,针对这种情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题的解题方法,于是我让他们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其中的一名学生记录本组的解法,为学习创造一个讨论交流的活动情境。他们在讨论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概括得出各自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2x+8×2=50。
  解法二: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x+x+8+8=50。
  解法三: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为x厘米。(8+x)×2=50。
  我首先肯定他们这三组解法都是正确的,并对他们的讨论成果给予表扬,表扬他们讨论认真、准确。接下来进一步提问:有没有哪个小组讨论得出与这三种解法不同的方法?突然一个小组的同学站起来说:“我们这一组通过讨论得出如下的一种解法,解: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x厘米。50÷2-x=8。”于是我因势利导地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讨论出来的?”只见这名学生说:“用周长(50)除以2等于长与宽一共的长度,再从长与宽一共的长度里减去长方形的一个长,就得到长方形的一个宽,我对他们说:“你们这一小组讨论的解法真是太巧妙了。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这种方法,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这一小组了!”这时,全班的学生都向这一小组的四名学生投去羡慕的眼神,为他们这组的讨论成果情不自禁地鼓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材适时地创设一个让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体验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真实世界里进行讨论、交流,并从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了学生对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兴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再加之老师适时准确的评价与表扬,会将全班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会让发现者和体验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的活动情境
  
  多年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将学生置于一个解决问题的故事和事件是设计开发性任务的最简单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五、创设一个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活动情境
  
  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结论或一些学生容易疏忽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实验记录,进行思考,会取得正常教学状态下难以得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亲手做实验,并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进行比较、探索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真实活动情境中,学生不但可以从实验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的学习产生深层的反思与感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为学生以后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实验基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只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学习情境,才能有利于学生去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才能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才能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广阔的数学世界中飞得更高、更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0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4

帖子

52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73
发表于 2022-3-12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