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复制链接]
查看: 920|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803
发表于 2020-8-21 16: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有了新课标的理念却未必能演绎出一堂精彩的课。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竭力追求学生的“自主学习”,正因为追求这种形式,忽略了课堂中一些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主导地位有所缺失,导控策略显得有些雅力。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还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语言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启迪,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讲求课堂导控艺术,通过导控,使教学流程起伏有致,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
  一、强化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基础。学生雅“知”便谈不上“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这些知识的识记必须不断强化。注重知识的序列性和异同点,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在会用,不能只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
  教材中的知识点如同夜幕的繁星,遍布于文章的角角落落。雅数的知识点分别连成一条条知识线;一条条知识线构成了一张语文知识网。如明喻、暗喻、借喻等,统称比喻,比喻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由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复、反问、设问等基本知识点连成了“修辞”这条知识线;由拼音、汉字、语法、修辞、标点等若干条知识线,构成了语文的基础知识网。对于知识结构的这种序列性、条理性和综合性,学生认知了,必然有利于识记。这便是强化识记的方法之一。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认识了事物。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概念,对比异同抓特征,这是强化识记的方法之二。如借喻和借代,前者的构成特点是本体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性;后者的构成特点是本体喻体之间须有相关点。抓住“相似”与“相关”这一不同点,学生对二者的认识也就深刻了。
  实践证明: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识记,采用“点――线――网”式的结构识记法和对比异同抓特征的识记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浓化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道德成长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语文教学。“文道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培养。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语文课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应是相机渗透,潜移默化。教师必须把握准文章的内在思想,选好“渗透点”,使学生的心灵之窗,伴随着课文的研读,自然开启。再浓化“渗透点”,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感情共鸣,做到“随文潜入心,育人细雅声”。切忌牵强附会,搞空洞说教,使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鉴于文体的多样,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多方面的。如议论文,大多应注重认识、观点觉悟、意志等方面的渗透;诗歌、散文,大都宜调动兴趣,激发感情,适合情感渗透;小说、戏剧,一般适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反面的渗透。
  总之,进行思想教育要有的放矢,因文而定,方法各异。
  三、巧化板书设计
  虽然现在多媒体的应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其中很多也省掉了传统的板书设计,但我认为传统板书不能全部抛弃,有时它还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板书是“荧光屏”,它是文章内容浓缩的再现,可帮助学生铭记要点,实现三维目标;课堂板书是“导游图”,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深化认识;课堂板书是“助听器”,可使学生借助视觉,弥补他们听课的疏漏。因此,科学的板书是完全必要的。
  板书的科学性体现于内容的准确性、深刻性及设计的技巧性:
  1.主次分明内在美。板书要紧扣三维目标,主次详略,使文章一目了然。
  2.简明清晰构思美。正板书设计应简明清晰,逻辑性强,且应新颖别致,活泼多变。
  3.布局合理结构美。正、辅板书应布局合理。正板书居于板面中央,辅助板书居于两侧,成“众星捧月”状。
  4.板书规范形象美。字体应规范美观,大小适中,笔画轻重适宜。
  科学的板书不但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强化,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
  四、净化课堂语言
  “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培养学生准确、条理、流畅的口语表达,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打铁先得自身硬”,课堂语言的净化首先是教师语言的净化,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具有规范性和示范性。讲授、表述、描人、状物力求做到:
  1.意思清楚,主旨明确,条理有序,逻辑性强。
  2.形象有趣,感情丰富,感染力强,有启发性。
  3.语言简洁,用词准确,语调适中,流畅雅语病。
  4.不说粗话、土话、废话、假话。
  教师语言的净化,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不可小视。在进入新课程的今天,每一堂课都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是不可重复的。课堂教学呈现的生成性、开放性和由其产生的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具有实施导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进行状态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因此这种教学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追求、探索。
  
  【参考文献】
  [1]肖川著《教育的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邹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小议如何做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关注课堂教学 突出能力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1 16: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