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段重要里程。高中学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的现实选择。如何在这个阶段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实施规划,对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失败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不准;不是没有理想,而是推进策略不当;不是没有毅力,而是修炼方法不妥。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掌握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修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方法与技巧,克服“一夜成名”、“一朝暴富”的浮躁心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方法,设计、选择和实践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生涯规划教育在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展比较普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比较成熟。其不光有独立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美国语文课在介绍《富兰克林自传》时,会要求学生理解“富兰克林每天24小时安排计划表”的时间规划,并“作出一个自身提高计划”;在介绍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时,会要求学生分析“今天什么职业在浪漫和冒险方面能与19世纪成为一个河船上的领航员相比”;在介绍杰克・伦敦的《生火》时会要求学生思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生存下来,最需要什么品质”;在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的《龟》时,会让学生“描述一件能反映你当时人生方向的经历”,讨论“龟的素质在当今有哪些优势或劣势”;在介绍哥伦布的《美洲航海日志》时会有个人领导能力测试的要求,等等。这些要求以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演讲比赛、日记写作、实践体验等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他们的生涯训练活动也十分丰富精彩。如,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走访流浪中心,让他们认识贫困,服务穷人,明确“服务社会是生涯规划的起点”,“帮助别人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有的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财务规划和理财能力,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虚拟账户,发给一笔虚拟货币,以股票市场实时指标为标准,指导他们以模拟方式进行股票投资。每个月盘点个人虚拟资产,评选出优秀者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经过这种长达数年又具有实战特点且极富趣味性的训练,学生的财务规划和实施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已经开展的地方大都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据我们对部分高中学段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18. %,略知的占1 .1%,较深了解的仅占4.1%。
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普及有效,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存在不少误区。在调查对象中,雅论学习成绩好坏,家庭资源强弱,普遍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和焦虑。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生涯规划是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科学计划与安排。其要点是在对个人智能、性向、能力、价值观全面认识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国内外及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选择学业或职业,寻找出适合本人的生涯路径和生活方式,并作相应的学习、修炼与准备。
概括说,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了解:
――我是谁?
――想干什么?
――能干什么?
――环境或条件允许干什么?
――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或每一阶段怎么办?
生涯规划教育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教育内容十分广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设定。从宏观上讲,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从中观上讲,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从微观上讲,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距,都决定着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但雅论何种内容,都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进入青春期,具有好奇、简单、冲动、独立的倾向。二是生理成熟度优于心理成熟度,二者会产生一定差距。三是价值观开始形成,富于幻想,疏于务实。四是对异性由好奇转为追求,部分人出现早恋现象。五是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且选择具有多重性,如,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就业与创业的选择;升学中专业与学校的选择;就业中职业与地域的选择;创业中行业与项目的选择等。这些选择相对其社会经验、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而言,难度很大,压力沉重。六是自主消费愿望日趋强烈。
根据以上分析,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应具备以下七个基本模块:
1 生涯导向。包括生涯指南、成功人生指标等。
2 规划方法。包括预测方法,规划阶段与侧重,动态管理、目标校正,顺应潮流、把握趋势等。
3 生活规划。包括自我认识、生涯修炼、生活管理、家庭与社会等。
4 职业规划。包括升学规划、就业规划、创业规划等。
5 财务规划。包括消费管理、储蓄管理、投资管理、债务管理、保险管理、训练与规划等。
发展策略。包括积淀、控制风险、高中阶段的发展策略等。
1 评估与对策。包括评估的基本参数、评估程序、评估角度、评估团队、目标矫正与实施策略等。
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1 激励。成为人才,成为英雄,是每一个青少年心中潜在的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强化、细化、显化梦想目标,唤醒自身潜能,调动学习激情,从而养成自觉、自奋、自律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激励,要成为一种常态。西点军校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总揽全局的眼光,更能激励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追求和理念。因此,激励不应该只停留在几个典型案例课程、几个成功人士讲座上,而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部环节。
2 差异。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生涯设计、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 合作。认识自己,认知社会,预测未来,需要有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客观的评价能力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合作学习,一起研究,共同提高。
4 动态。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和修正。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实践。长期目标(10年以上)和中期目标(3至10年)的实现是靠实施短期目标(1至3年)积累而达到的,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在实践中修正,在修正后实践。
5 体验。青少年是最富有理想的阶段,但由于缺乏对职业目标的亲身体会,容易把目标理想化,理想神圣化。因此要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利 用综合实践课或假期,到社区、企业及职业目标单位,以担任志愿者或义工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通过体验,反思自身的兴趣、能力是否与职业目标相吻合,从而准确定位未来的社会角色。
尊重。学生是最富于幻想的阶段,此时他们的生涯目标必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目标只要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都应该尊重和支持,切不可因为标新立异而压制或歧视。另外,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不愿公开自己理想或规划的人要给予理解和保护,尤其是对特殊型学生(内向型、单亲型、特困型、残疾型等)更要做好细致工作。
1 短距。首战告捷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方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生涯规划教育应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小目标、短距离、低难度、虚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成果,增强“我行”的信心。
生涯规划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首先是导向问题。生涯规划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任何方法都要以高尚的价值观为指导。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基础之上的个人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谋生、谋职、谋财的手段。人生目标的实现,要靠正义、博爱、诚信、自律、劳动来获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把方法作为目的,就容易出现为个人发展而不顾一切的结果。
其次是内涵问题。有些人一说生涯规划就理解为职业规划,其实生涯规划的内涵很广,职业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生活规划和财务规划以及实施的技巧与策略等。比如,何时恋爱,怎样交友,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家庭怎样发展等。又比如,如何理财,怎样投资,怎么避险等。还比如,人生跨越式发展阶段往往存在于某种机会之中,怎样创造机会、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等。总之,一切与人生有关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目标的策略都需要规划。
第三是实施问题。不要以为生涯规划是未来的事,离我们很遥远。实际恰恰相反。规划未来要依据自身情况,要认识自我,认识现实;目标确定之后要身体力行实施,要从现在做起;目标和进程之间随时会出现差异,要及时发现与调整。所以,没有现在就雅所谓未来。应该看到,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前瞻、严谨、自信、有序、务实、创新。所以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
第四是定位问题。人的一生都需要规划,但每个阶段的规划内容和侧重都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雅法达到预期效果。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中,有一种泛成人化和泛社会化的现象,把职业规划视同于生涯规划,把成人角色视同于学生角色。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很容易误人子弟。一般来讲,学生的规划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生涯修炼;成人的规划侧重于道路选择和风险评估。前者重在积累和创造机会;后者重在发现和把握机会。定位不准,势必造成角色错位,从而导致教育失效。从经济学角度考量,让一个毫雅社会经验的孩子去评估职业风险,就如同让一个价值观已经基本固化的成人去改变行为习惯,是一件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事情。
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1 教师。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教师只有真正了解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和指导者。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以提高专业素质和生活质量。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师发展内容中,只有专业规划,没有生涯规划,这是一个缺憾。应该看到,专业规划是生涯规划体系的一个方面,离开了整体设计,单项规划必然会失效或失灵。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生涯规划教育列为教师培训的通识课程之内,提供必要的资金、时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学习发展。
2 课程。生涯规划教育可在高一、高二年级或高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每学年18-3 学时,占一定学分,有条件的省市可作为地方课程开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作为校本课程开设。
3 家长。生涯规划教育对家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教育,形成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可采取开放式教学、专题辅导班等形式。
4 教学模式。目前在学校中普遍设专职生涯规划教育教师还不太现实,可以采取生涯规划教育咨询员模式、班主任包班模式、生涯指导中心模式等。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采取哪种模式,生涯规划教育的教育者不是学科教师而是导师;不是塑造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不是填满“罐子”而是点燃“火炬”;不是代替学生决定而是帮助学生选择。
5 跟踪监测。教育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参数,但生涯规划教育不同,其效果的延时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很多参数不可能在短期内、在校园内完全呈现,需要用较长时间进行多方位的跟踪监测,尤其是对离校学生进行监测。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却是创建最优教育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这项工作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如通过创建校史、建立校友会、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把监测工作融入其中。
(责任编辑 刘群)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生主体活动不能“被”活动下一篇:做最宽厚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