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为什么有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本质是什么?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明了的问题。从思想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方面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但思想性是基本属性,阶级性是政治属性。在国家没有消亡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实践体现其阶级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阶级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 4-02
一、现代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为基础,处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相互作用,复杂的劳动使劳动者仅仅凭借自身的体力和传统的技能去操作已不可能,劳动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和掌握一些生产技术,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需要接受学校的系统教育。学校的职能演变为既要为统治阶级培养管理国家和企业的人才,又要培养和训练普通劳动者,而学校培养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一个能担当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1.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仅重视德教,而且还对德教产生的根源,分别从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作了理论上的探究。
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从庶、富、教三者的排列关系上看,孔子已直观地认识到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即劳动力、发展生产、进行教化和发展教育事业。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等三个部分。孔子对这三方面不是等量齐观的,他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为三者的重心,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而古代的道德教育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
2.现代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新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既同人的思想、行为和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不能只根据它自身的结构、功能、过程来认识它,而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从它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层面,认识和理解它的特殊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在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当重视的,甚至超过了同时期对其他理工课程的重视,这是可喜的重要举措。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特定的发展阶段。
1.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教育对象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它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政治”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人的思想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产生了人的需要,需要产生人的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要,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人的思想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主客观条件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以此指导人的行为取得好的行动结果。
2.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个由相应要素构成的系统,都具备相同的基本要素,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五大要素。各国思想政治教育者总是依据社会的要求制定教育目标,并要求受教育者能按社会的要求接受教育,以实现最终目标。在这些要素中,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有阶级属性的,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传授的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在思想界,它是意识形态的主流形式。政治教育的客体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并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而在社会实践中按照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要求进行实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获得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因为每个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社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关键期,有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终实现大学生的人格和知能的塑形和全面发展。“四有”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对大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四有”的实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引导大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高尚的道德,有文化知识,遵守国家的法律。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只追求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来发展自己,但是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社会中,价值观多元化,信息途径也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讲授,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在现阶段的重大举措,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曲直,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四有”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阶级化的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时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和渗透。“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句名言。实践性是社会与人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从现实人、具体人的实际出发开展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质和量,都不能用主观认识来检验,而只能用社会实践来检验。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是思想见之于行动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实践中思想与行动基本矛盾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想共识和情感归属,才能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和集体力量的创造性历史活动。“抗洪精神”、“汶川精神”等等的形成都离不开用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舍、行为规范来激发、汇聚个体的实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个体实践汇聚为群体实践,增强人类实践活动的凝聚力和社会合力的重要思想保障。因此,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通过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将人们的思想统一起来,协调起来,用社会实践来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目的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阶级性,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中。
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意义
认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认同感和发挥主人翁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刻准备着奋斗终生。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树立教师典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法。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2.要注重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任何教育文化教育模式中,家庭总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个人自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与父母朝夕相处,共同生活,雅时不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这种教育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都将对子女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谈吐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养成”教育。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庭,优良的学校环境和和谐的社会,让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就能够接受系统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雅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是一个人不断成长、成熟的社会实践的综合体,也是不断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教育是一个过程,政治的发展更是一个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陈世国.当代大学生成才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骆郁廷,杨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下一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