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评价通常以结果来说明问题,而新课程指出既要注重评价结果,也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对一名学生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了解学情、认真分析、合理使用教学评价。
一、重视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而这种评价也未必能贯穿始终。由于学科特点,教师到了期末也就只能简单的出题让学生进行操作,以最后一次期末测评为评价依据,但学生并不将期末考评放在心里。实际上,中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探索性,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收集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同时将信息即时反馈给学生,他们才能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内涵。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此来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笔者注重到平时课堂评价的重要性,通过每节课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化形式进行学生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自我评价反馈,深化自我认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有时候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的综合评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价中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在评价过程中老师应该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它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二、采用层次性评价,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而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由于一些特定因素,这个课程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较早接触了计算机,这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已经对某些软件小有研究;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或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一切几乎从零开始;有的学生其它学科学得很好,但信息技术学科却比较弱势;有部分学生尽管对计算机有兴趣,但接受能力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同一对待,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距离感,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缺少更进一步探究的载体。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就必然要考虑到评价的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不同难度的任务设计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高,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认真思考,争取进步。对后进生寻找其闪光点,可以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要明确方向,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严格要求采用竞争性评价,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班级中的能手。
三、寻求多样化评价,激励学生兴趣学习
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评价时必须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不论学生在哪个面有进步,也应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成功的。作为教师一定希望能有一种简单有效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评价。笔者认为,作为长期使用的评价方法要平实、持久,如果太过华丽就不很现实,比如老师针对上课的内容,适时的奖励一些小奖品给学生,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但这种方式偶尔为之可以,并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上给每个学生建一个个人目录,对学生作品进行长期的保存,会是潜意识给学生评价的一种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作品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它只能一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新鲜感,但如何持久的维持这种情感呢?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保存,在日后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让学生打开以前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解自己什么地方取得了进步,他们对通过学习而带来的进步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另外将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使初学者更有信心,有了成绩保存在电脑里,自然就成就感十足,提高了下次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保存下来,他们既可以跟全班的同学进行横向的交流、比较,也可以跟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到更多进步。按照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安排,一般一周开设一到两节课,每次上课相对间隔时间较长,教学内容容易遗忘。保存会让学生在知识和情绪上都有一种延续,留下的作品能让他们多一份收获的感觉。
总之,有效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评价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性,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帮助他们展现所学的知识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优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简析体育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置依据及策略下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