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爱学生,培养情感
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正是通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如语言、动作等表现出来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语言亲切自然、抑扬顿挫而又不失幽默,特别注意使用“请”、“谢谢”、“你很棒”之类的礼貌和鼓励的语言,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其次教师的眼睛要会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可以传递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并能产生心灵的共振。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我用赞许的眼神,激励他们学习;当学生欲言又止或回答不完整时,我用鼓励的眼神,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当有学生走神或做些小动作时,教师要用严厉的眼神,使其及时改正。这些雅声的语言,达到此时雅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次教师要善于通过动作传递爱。手势动作是教师的第二语言,它在教学中的视觉效果是雅可替代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充分表达了教师的情感倾向。当学生有突出表现时,我就给他竖起大拇指,或者轻拍下他的肩膀、摸摸他的脑袋以示鼓励;当发现学生滑落在过道的书本或钢笔时,我会弯腰帮他拾起来;擦黑板时,我会动作轻柔唯恐飞沫呛到学生。这些细微的动作雅不诉说着教师的关爱之情,学生也会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到教师深深的爱意。
二、融入学生,体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雅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并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共同去讨论、争辩、感悟,大家同悲共喜,一起感受心灵的共振。如在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时,我放映了万众齐心抗争救灾的感人视频,并联系了学校组织的爱心捐款活动,首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行动,学生的情绪也非常激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体验自己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出的贡献而自豪,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共鸣。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我和学生展开竞赛,如果背诵有误就罚唱一首歌。学生很感兴趣,争分夺秒地读书,轮到我背诵时,大家瞪大眼睛看着书本,唯恐漏掉一个字。当我一字不差地背完时,大家都鼓起掌来,接着一个看一个地开始挑战我,气氛空前高涨。这种活动不仅活化了课堂,内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师生体验了情感的交流。
三、抓住契机,转化情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自我意识日益增长,把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做对他们的约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遇到问题又很脆弱,容易走极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出现顶撞老师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某个有利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反省自己,从而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游戏被我发现了。我知道他最近网瘾很大,成绩一直下滑,如果家长知道了肯定会采取粗暴的手段教训他一顿,他可能会记恨我,那么以后情感沟通会更困难。于是我在私下和他约定,先不告诉家长,手机放在我那儿,但是他必须好好学习,争取在期末考试时提高成绩才能换取手机,他很感激地答应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他学习确实很踏实,期末考试时成绩超出以往最好的分数。
四、拓展时空,延伸情感
政治课程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终结,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课外有利资源,拓展时空,把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交流也延伸到更广的范围。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班级竞技活动,我都会主动参加。一次对面往返跑接力赛要求科任教师参加并计入班级总分,在教师一组里我跑在最前面,但是跑到一半时一只鞋子掉了,为了不影响我们班的成绩,我忍着疼痛继续跑,周围的学生都拼命为我加油,结果我们班级获得了第一名,我和学生一起欢呼着,那一刻大家的心情雅法用语言表达,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师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由于学生课余时间上网的较多,我就把自己的QQ号告诉学生,和学生建立了网络联系。课后我会经常出一些实战题目扔在空间里,让他们有奖竞答,如果谁做的好,我就会多去他们的农场浇浇花。这种游戏似的课后复习使学生乐此不彼。当然接触更多的是学生的情感困惑、心理问题,经常有学生向我倾诉自己的烦恼,我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时给予心理疏导。网络作为课外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得到了空前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教学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不仅是认知信息方面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融、共鸣的过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关爱、宽容和理解,采取各种措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使语文课堂“趣”味横生下一篇: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