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自身积极地在参与的过程中关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基本素质的目的。这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提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是组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是根本,是内因。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老师是主导,教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学,是学的外因和服务手段。所以,老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参与的前提,让全体学生都愿意参与;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参与;让全体学生都学会参与、主动参与是组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系统性的学科,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教材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编排。从知识的角度说,低一级的数学为高一级打好基础,教师采用新旧知识连接法的教学思路,找准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原有知识的生长点与新知识的停靠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动机。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可创设让学生回顾①比与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实质的联系。②已学过的分数除法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否存在某种的联系。③分数与除法基本性质传述中,“同时”、“同一个数”及“零除外”这三个关键词,适合不适合比的基本性质叙述。让学生积极探究知识间的关系,捕捉各种联系,通过议论说理、逻辑推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达到掌握新知识,并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创设问题情境要努力遵循具体性、新颖性、启发性与思考的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上要注意①要创设为探索新知识铺垫所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情境。②要创设根据问题的显隐性程度选择适当的时机,使学生自己产生对这些知识的需要,并在认识动机激励下,自己去探索、研究、掌握知识的情境;③要创设能指导探索方向,克服认知局限性和片面性,做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情境。
2.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参与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参与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基础思维训练,即训练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条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为参与问题解决打好基础。①加强小学生思维训练,要克服以练代教,以练代学,不重视教学过程,不重视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错误做法。教学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会不会,更重要的是要在能力(思维力)或情感(学习态度)的变化,加强课堂思维训练就是为了促进这一变化。让课堂教学有意识地介入到学生的自身思维中,促使心态变化,从起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②加强课堂思维训练还要以教材目标为基础,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目标,抓住思维的关键点,增强有效思维活动。③加强课堂思维训练,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知识的归纳法和演绎繁衍法,能对相似的事物进行联想和推理的类比法;能大胆地猜想。扩大思维空间,发展思维品质。通过长期的训练,力求思维的形式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到直觉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善于抽出问题是组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
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1)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就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根据自己的看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与见解,通过多向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取长补短,便于老师及时地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利于老师针对性地地采用措施,才能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加强学生说的训练。要使学生能准确地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就要通过语言说出来。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说的能力,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和准确地使用数学术语表达已掌握的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思维和正确的分析推理。
(3)课堂上要尽量增加学生有效的活动空间。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就要给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课本和直观操作是组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阶段,使学生自学课本,学会操作,学会 思考,学会发现,学会 学习,逐步地完成从“有指导地学习”向“独立学习”转化,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最初可以采取先按照老师预先拟好的提纲自学课本,思考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点拨,以解决学生自学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自学的目标比较明确集中,能让学生更快地抓住教材中心。接着采取边自学边理会动笔,把重点的知识、关键词语、解题方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等形式批划出来。这样可以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直观操作是提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和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的概念、技能技巧、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大都是借助操作活动,借助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而取得的。在操作之前,要重视对操作方法的指导,学生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才能发挥展示操作的功能,教师要讲清操作的步骤及注意的问题。
四、组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情感化
学生学习知识是在知、情、行、意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作用的过程,集中表现在不会设问、思考问题不严密等。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老师的感情、精神、毅力、想象、语言、能力、技巧的感染力大大地超过空洞的说教,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多了解学生,不断向学生提出合适的目标,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需要上升为学生的情感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