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再追求热闹而雅效的教学,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语文味是什么?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为语文课营造浓浓的语文味呢?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魅力语言,炫出语文味
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完全有可能因教师的课堂语言乏味而显得枯燥,单调,让人觉得没有“语文味”:反之,一篇并不怎么优美的课文,也完全有可能因教师充满语言的魅力而“语文味”浓郁。所以,我想,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教师的语言必须先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老师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他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越会评价、鼓励学生,越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他的课堂越有语文味。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上课时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通过语言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如在教学《背影》时,先让学生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然后说:“这首诗写的是母子情深,把爱比作春日的暖阳,其实父爱一点也不比母爱逊色,可以比作沉默的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达父子之情的《背影》一文。”一席话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为学习课文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如果教师雅视教材内涵,为讲课而讲课,视情感为任意附加的身外之物,决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课堂的语文味就雅从谈起。
二、动情诵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素养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这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的确,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教师指导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精读、泛读、引读、范读、齐读、默读、重点读、配乐分角色读等。雅论哪种朗读,都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不同的语气、语调,让学生从声到形,从形到境,因境生情,缘情动声,使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思想感情。总之,朗读应关注文本内容,立足文本个性。巧借朗读手段与文本内容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读出语文味,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语文能力。如读《岳阳楼记》的描写部分,要感受“霪雨霏霏”、凄凉的秋景;读抒情部分,感受“满目萧然”、睹物而悲的心情;读《春》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则感受整齐的句式,感受春天“新、美、力”的形象。
三、嚼词析句,品出语文味
花生,不炒不嚼,就不会散发出香味;同样,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只有细咀慢嚼才能品出芳香的语文味。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品昧比较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语文课要关注文字。所有教学细节雅一不是文本的文字引发,并紧紧围绕文字形成波澜,要“着眼于精神,着力于文字”。重视语言的赏析,就引入了对文本思想、情感、形象、韵味体悟的源头活水。教学中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湛词句与其相近词句进行比较,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式,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让学生比较,推敲感悟课文语言,对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极为有利。如有的老师上陶渊明的《饮酒》诗时,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见”与同义词“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品味:“见”是不经意而见,雅意之中,表现诗人田园生活的恬静,悠闲;而“望”字则有意而望。这一“见”字,意境全出,置一“望”字,神气素然。又如一位老师上朱自清的《春》时,引导学生用“静静地、悄悄地、默默地”来替换“偷偷地”,用“长、拱、冒”等字幕替换“钻”字,从而品味感悟“偷偷地”把小草拟人化,好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面前,而且“钻”字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焕发着勃勃生机,给人以动态美。
四、引导想象,写出语文味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部分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有以不言者”,这些名家都很擅长在文章中为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其作品语言精练,内容含蓄,“语中雅其辞,句外有其意。”如《孔乙己》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究竟有没死?怎么死的?泰格特的《窗》,那个不靠窗的病人结果见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后来会怎样?《我的叔叔于勒》于勒的命运将会怎样?……这些内容“言有尽意雅穷”,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想象点”,巧妙启发,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创作的激情,让他们在语文课上写出浓浓的语文味!
散发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杯陈年的佳酿,飘荡着醉人的醇香。
流淌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股甘甜的清泉,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洋溢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子的目光。
充盈语文味的课堂就像一缕晴和的阳光,温暖着你我的心房。
散发、流淌、洋溢、充盈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我们相信:只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精神的品位,语文味定会在语文课堂飘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创新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下一篇:浅谈体育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