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基础,高职院校是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高校的学生思想特点明显,复杂多样,要通过社会实践等有效的途径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高校要积极采取有效途径,同步协调发展,综合提高,才能实现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功能。
【关键词】政治素质;结构优化;思考
在高校大学生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政治素质占居统帅地位,它不仅对大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而且关系到我们党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要紧扣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政治素质教育的重点,以实现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诸要素功能的最大发挥以及诸要素的最佳配合,争取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整体的充分体现。要搞好这项工程,使之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
一、构建全员化、全方位、全程化的政治素质教育体系
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全员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育人功能,将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置于社会大环境中来运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以家庭、社会为辅助,以期产生高效的合力。全方位就是改变以往教育中重片面教育而轻全面教育、重现实教育而轻理想教育、重显形教育而轻隐形教育、重课堂学习而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播而轻能力培养的做法,用动态开放式的全方位工作替代传统封闭的单一模式。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还应注意全程化,将优化工作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的视野从一般的政治理论知识传授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人格、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引进系统化的教育方式,根据各个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规划、重点安排,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
二、大力加强大学生政治素质层次性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存在不同层次。层次性教育体现在教育目标上就是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同一目标分解成高低不同的具体教育目的和要求,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政治素质教育,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大领域,其中每个领域又包括一系列目标、测定和评价要求。在制定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目标时,不仅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目标,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应制定序列化的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行为趋向的发展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因势利导,让先进分子带动一般学生向上发展,着力转化后进分子,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入耳入心、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高尚行为。当然,层次性教育并不是完全按从低到高的梯形教育程序开展,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努力抓好大学生政治素质结合性教育
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要与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以育人为中心,强化政治素质教育的导向、保证和激励功能,特别要注意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结合。要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作用,参加高校党团组织是大学生积累政治经验、提高理论水平的基本途径,高校党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其感召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功能,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创造更多机会。其次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使大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观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实际生活中巩固政治知识,磨练政治认知能力,升华政治情感,端正政治行为。另一方面,高校在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及时发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间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主动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四、正确处理好优化中的三对矛盾
高校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统一内、外部因素,真正形成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动机,强有力地推动大学生政治素质发展。这就要处理好三对矛盾。一是高校教育的理想化与大学生政治需要的现实性之间矛盾。高校教育强制大学生雅条件接纳和认同即定的政治理想规范和政治价值观,大学生急需反映现实生活的政治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一定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政治学习热情。 二是教育目标的定向性与大学生政治需要的丰富性之间的矛盾。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是政治教育最明确的目标,人们往往形成定向思维,就政治教育谈政治素质,过分割离政治教育与相关教育的联系,反而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发展。三是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与大学生政治需要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政治素质都有较为规范统一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而大学生在政治需要方面却表现出不同层次。教育要转化为个体的政治需要,一定要从研究大学生个性入手,把广泛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满足大学生个体政治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
五、不断推进校园政治文化建设工程
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政治文化,给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一个最好的空间。建设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首先要推倒两堵“墙”。一是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墙,让高校与社会的政治文化相一致,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正确的政治教育。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墙,即教师与学生要从上下关系转为平等关系。其次,校园政治文化要有时代性。要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体现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再次,校园政治文化要突出实践性。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们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培养政治参与意识,习得参与政治的技能,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使大学生在政治实践中强化自身政治素质结构的功能系统。
参考文献:
[1]刑责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讲学习讲正气论述导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魏森安.浅析当代失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社会化问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
[4]张东黎.人品和能力最重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探讨下一篇:计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