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们办公室的几名数学老师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在改作业或批阅试卷中,所有计算部分能做到完全正确的学生不太多,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感到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且“数感”也较以往学生略差,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不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计算,是数学的根本,我们认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那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学生计算会有这么多的错误,计算能力提高不上去呢?我们研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不集中,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形式简单,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2)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四七二十一、七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4)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5)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 ,3写得像5,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1 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例如:20以内的加减要反复训练,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一些常用的数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迅速,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雅穷。例如:小数、分数的互化中, 1/2=0.5, 1/4=0.25等。此外,班级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口算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练习。
2 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教学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还常常会发生计算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题时做到“看、想、算、验”四个步骤。一看,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二想,想算式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运算顺序怎样;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注意格式,字迹要工整,该对齐的要对齐;四验,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高校中大学生政治素质结构优化的思考下一篇:高分低能的原因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