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农村中学中许多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只走过程不注重质量,或者说不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学生学了信息技术也只是为了玩游戏提供了方便和技术支持。本人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十分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什么是信息素养呢?目前还没有最终定论,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也有差异,但大方向是一致的。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LA & AECT)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1信息素养: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我国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例如,桑新民教授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六条标准: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评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没用);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地、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新课程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来看,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解不断深入,这一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还将继续丰富和扩展。
二、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对信息技术课本身在认识上简单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三是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得不到保证,设备资金投入较少。
(2)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信息技术是非考试科目,学生对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习投入不够。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信息技术目前还只是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完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只在课堂上,课外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少,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也就很困难了。由此可见:只有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健,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信息素养较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教学经验不丰富,教育理论的实践还不深入,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方法二:注重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中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必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练习,必须把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力,搞好信息环境的建设,对现有的信息设施不断完善,提高运行能力,为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形成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保证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中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后并形成意识和自然需求在学习实践中表现,是信息素养形成的一种标志。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化为学习的工具和助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素养。
方法三:让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我们不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还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只有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12.
[3]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电化教育研究,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议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下一篇: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