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氯气的性质”实验
实验前对学生要做的实验进行分析:
(1)复习已学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知识。
(2)回忆相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3)从操作简便、节约原料等方面思考改进方法
(4)实验和汇报分析、研究实验原理、优势及实验操作要求。
(5)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反思
(8)实验是否可以继续改进、完善?利用这套简易装置,是否还能进行其他实验。
教学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1.开始一个新问题
【 课件展示 】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现象、原理、装置图
回忆、复习
帮助学生复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原理、装置图。
【 设问 】
这套仪器装置有何优缺点?
(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
优点:
1.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俱全。考虑全面。
2.便于观察现象。
缺点:
1.比较繁琐,搭造不方便。
2.气体泄漏点太多,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 设问 】
氯气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可以分别用什么实验进行验证?
(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
1.氯气可以和金属反应。
将金属加热或点燃后插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
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将氯气通入Fe2+溶液中,再用KSCN检验Fe3+。
3.氯气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Br2和I2。
将氯气通入NaBr和KI溶液中,再加入CCl4观察颜色。
4.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可通过用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来检验。
5.氯气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可将氯气通入碱的溶液,再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 设问 】
我们已经比较全面的归纳了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验证方法,但上述实验都比较繁琐,是否可以设计一套较为简便的实验装置?
思考,分析,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 介绍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氯气制备和性质检验方法。
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方案
二、实验实施阶段
【 课件投影 】
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原理。
制取方法原理:
KClO3+ HCl(浓)=KCl+3Cl2↑+3H2O
【 课件投影 】
氯气性质实验反应:
①Cl2与KBr溶液反应:
Cl2+2KBr=2KCl+Br2
产生Br2,溶液将变黄。
②Cl2与KI(含淀粉)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产生I2,遇到淀粉显蓝。
③Cl2与NaOH(含酚酞)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溶液碱性减弱,酚酞将褪色。
④Cl2与FeSO4(含KSCN)溶液反应:
Cl2+2Fe2+=2Fe3++2Cl-
Fe3+遇KSCN显红色。
复习、巩固。
理解各反应原理。
引导学生梳理反应原理。
【 学生实验 】
亲自动手按要求完成实验:在表面皿的中心滴几滴KClO3溶液在它的四周分别滴四滴KBr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KI(含淀粉)溶液、FeSO4(含KSCN)溶液再迅速滴几滴浓盐酸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设问 】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表面皿内有黄绿色气体生成,KBr溶液变成浅黄色,KI(含淀粉)溶液变成蓝色,NaOH(含酚酞)溶液红色褪去,FeSO4(含KSCN)溶液变成红色。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现象。
3.实验反思:
【 设问 】
这套简易装置和传统实验对比有何优势?
(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
更加简便、更加节约原料、根据注重环保。让学生体会微型实验的优势,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 设问 】
这套简易装置还能进行哪些实验?
三、实验结束阶段
[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法和所得的实验结论。针对不同的实验现象,展开讨论。请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找出对方的不足。如可以用浸有NaOH的棉花以防止污染大,因为实验过程中发现有少量Cl2气体泄漏(尤其当KClO3稍多时),对环境保护不利。
可以在滴有实验试剂的玻璃片下垫一块较大的玻璃片,在较小的玻璃片周围围一圈浸过稀NaOH溶液的棉花条,实验时将表面皿正好盖在棉花条上,利用棉花条上的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
此套装置还可以用于检验其它气体的性质
例如同样的装置还可以用于SO2的性质实验。
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适当浓度的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在圆心位置放置适量Na2SO3粉末,向Na2SO3粉末上滴加一滴浓H2SO4,用表面皿盖好,可以观察SO2与各液滴的反应现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水平初探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