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既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人结合调研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 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3.使用学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再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
4.利用准备题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学生都有期待成功的欲望,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欲望给学生以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体验成功,在获取知识中获得快感。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迁移规律”,用准备题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已有的知识库,搜索与新知相关的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用“已知”的原理、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5.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 “ 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师能把一堂课上的生机勃勃,学生的学习兴趣甚浓,而不好的教师将会使课堂变得一潭死水,这就是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所以,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教学手段。如提问式、探究式、讨论式、谈话式、设疑式等教学方法,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如制作课件、播放录像、音乐等,它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的活动中享受快乐,构建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此外,教师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教学中的良好态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多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经验简谈下一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