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962|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23 11: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语文学科,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明白其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性格的涵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假丑恶,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曾有一个知名学者到某大学演讲,他面对台下的大学生问:现在我们社会最缺什么?台下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多可悲!现在,我们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人生的理想更谈不上远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模糊。有的孩子崇尚暴力,成为手段残酷、经验老道的罪犯;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热衷于性爱小说写作,而这些书稿在同学中大受欢迎。这是人文教育弱化的一个折射,是现行考试机制在教育界的冲击带来的结果。
  庆幸的是,我们的高层已意识到这一危机。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朱慕菊说:“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措施中,更多地考虑人的发展,使基础教育成为人的发展的基础,这种变革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基础教育一员的语文教育,它培养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这些做人的基本素质。新编的中学语文理所当然要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教材载体,挖掘人文内涵,特别要结合教材,拓展 延伸,相机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关心社会,并指导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发挥想像与联想,能够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知晓其操作性
  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渗透,则要借助优秀文化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一“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一)亲近作家,把握主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 编入中学课本的作品往往都经过了严格地甄选,其主题思想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而作者之所以写这作品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巴金曾说:“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因此阅读作品前先了解作家的一般情况,了解写作的背景,做到融入作家的生活的时代中,这样才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并能随作家的悲喜而悲喜,从中真正感受到作家跳动的脉搏。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它不仅结构严谨完美,而且思想博大精深,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在本文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如果在讲析文章前,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处境 ,就不难让学生正确领会作者赞美白杨树的深刻意义了。
  (二)欣赏语言,陶冶情操
  语文课文中的作品,有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还有的激情奔放,让人怦然心动,十分适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在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朱自清的《春》堪称散文精品,其语言华美精致,读者赏读时如坐春风,能品嗅到春天芬芳的气息,捕捉到春天缤纷的色彩,感受到春天绚丽的境界,从而自然地陶冶了学生美好的情感,产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到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延续,更是人文精神的传递。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三)发挥想像,调动思维
  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的想像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思想。”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像的作品,在凝重而厚实的语文氛围里充分发挥想像力,尤其鼓励学生有“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
  《黄河颂》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抗日诗,为了很好地使学生领悟其间的豪情壮志。在讲黄河气魄之美时,让学生背诵有关黄河的名句,想像黄河的磅礴气势,再联系时代背景,一定会使学生心潮澎湃,心生爱国之情。如果再结合当今的潮流,问学生“我该怎样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不正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吗?这些有意识的引导,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课文的容量,而且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体验生活,强调感知
  语文是一门感性极强的学科,杜威曾提过:“训练不等于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只看成一个学习的对象,应多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爱,追求善良和美好,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其实每一个学生其内在情感都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况且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触摸到,为什么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感知呢?
  如果学了《孔已己》只知道笑有几种,而孔已己的悲惨命运却没有对他们的心灵产生震撼,那么这种教育只能说是失败的。《金色花》这首诗歌借小小孩童 “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和母亲捉迷藏,表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让人读了会有种温暖、安逸的感觉。所以学习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的感情,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之类的话题,让学生设想自己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亲情观,我想这样的形式要比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来得更直接、更感动。
  英国皇家督学阿纳尔德曾说:“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人们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说出的最好的东西而达到人类自身之完美的活动。通过这种学习,人们就可以用新鲜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水去冲洗掉自己陈旧的观念和习惯。”任何国家的经济振兴和文化发展,雅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人文性浓厚的语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试谈行程问题的教学
下一篇:在和谐社会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3 1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9

帖子

53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24
发表于 2022-3-12 14: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