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将遵循哪些原则,文章以今年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分别从试题内容、三维目标、学生个性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讨论,同时明确提出,即使在实行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今天,用考试的办法来评价学校和学生仍是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的基本国情,地理高考仍发挥着既承担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又实现甄别和选拔人才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标准 高考 命题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尽管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评价强调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但笔者认为,用考试的办法来评价学生仍然是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的基本国情,考试作为教学的评价手段之一依然十分重要。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都遵循些什以原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一、试题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应用于社会实践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通过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所以命题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应用于社会实践。教材内容只是一种教学资源,通过教材和教学,学生可以学到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检测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命题考查的知识来源于书本,而试题涉及的案例应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
以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为例: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3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 ―8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
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8、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该组题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命题,告知空气密度与气温、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相关性条件,通过垂直剖面图中的等温线呈现不同区域大气的垂直状况,打破了传统上利用气温垂直递减图分析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用等压面分析水平气流状况的单一方式,要求学生利用所学气温、空气密度、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及其联系,通过严密的思维路径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命题简洁清新,源于书本,源于生活,不偏不怪且有一定梯度。
二、命题应尽可能涵盖“三维目标”要求
新课程不仅将检测考试作为学习诊断和选拔的手段,而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达标程度,注重多样的测验形式的使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新课程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毫雅疑问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那么作为要检测教学目标落实效果如何的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理应关注三大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命题应更加体现学习的价值,试题要尽量避免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要能够在记忆、理解、运用等方面作出综合的反映,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要求试题能够反映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命题应考查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问题,对限制性命题而言,每一道题都应考查某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而不该是琐碎的东西。对自由应答式题目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应以地理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为命题中心,把问题与情境相结合,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强调知识的应用。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命题时首先要避免出或过多地出机械的记忆题,要设置合理的试题难易度,试题排列应由易到难,涉及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映其对事物的态度。可以说,考试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必须认真考虑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反应,好的命题设计同样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3 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9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此命题以印度黄麻这一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线,探讨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以及以黄麻为原料的麻纺织业的生产条件。试题较为常规,但常规中关注细节,强调分析建模,但又紧密联系材料,注重有效信息的提取。试题难度不大,但有一定区分度。题图区域较为典型,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设问以短句形式单刀直入,问题指向明确,同时回应分区地理中区域的典型特征,工业区位优势分析将问题深入,从农业上升到工业乃至区域的层面。这一命题从已知到设问之间有一定跨度,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考生通过联想顺滕摸瓜,在已知条件和所储备的概念体系中提取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点,能够进行发散思维、正确推理和科学判断,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命题应尽可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因而,命题要关注学生对试题和考试结果的认同,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考试结果。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优秀,学习能力很强,只是考试考得不好而已;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只是因为考前没有去好好复习,没有死记硬背;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不如他聪明的同学总是考得反而比他好等等。地理高考在命题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让优秀的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增加试题的选择面,避免考题统得太死,要给学生答题提供选择的余地,让学生产生兴趣,从不同思维角度答题,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二是扩大试题的知识覆盖面,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命题应立足基础,着眼于发展,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注重能力考查,如设置一定量的主观题,甚至提供一些开放性试题,留给学生充分答题的空间,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来实施新课改地区的高考命题,莫不如此。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完全可以各抒己见,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应酌情给分,命题尽可能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高考命题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体现学科思维特点和方法,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获取地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地理高考既注重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又能甄别和选拔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地理学科高考能力标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
2、石期年•新课程下地理高考命题的思考研究•高考文科版•2009.1
3、顾开永•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地理命题新趋向•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中职英语课堂的趣味化教学下一篇:谈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