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前言:
在我国教育改革层级系统中,市区县上承国家教育方针,下接教育教学一线实践,具有相对完整的教育政策设计权、教育资源配置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环节。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成为面临的现实课题。
为研究、总结区域教育改革实践和创新发展经验,教育前沿专题调研组日前到德阳市第五中学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结合其教育经验,围绕“博”之文化引领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专题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德阳市第五中学教育改革实践,注重思想引领、思路指导和策略创新,在把握规律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对全国其他地区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构建的“博文化”,从博之师资、博之教学模式、博之校本课程、博之学生活动、博之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益。下面,让学校一起走近德阳五中的“博文化”,走进德阳五中的校园,看一看一所年轻名校的跨越式成长足迹吧。
一、确立文化引领发展理念,打造“博”之特色学校文化
德阳五中始建于1988年,到现在已有23年的发展历程。23年来,她与时俱进、艰苦拼搏、锐意改革,现已建成为中美教科文组织重点合作学校、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国家网络教育优秀示范学校、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百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学校,2011年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称号并连年荣获德阳市省级及其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和德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一级学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课改推行的当下,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目前,如何实现学校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如何提高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品牌,实现学生、学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富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面向世界的超越精神”的五中人仍在不断地探索前行。
2004年,德阳五中在认真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经验和借鉴省内外一流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全体师生的集体智慧,经反复调研,确定了“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用文化建设牵引新课程改革,从而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2005年,该校秉承新课程理念成功打造了以“博”为核心的《德阳五中文化战略纲要》。该《纲要》包括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听觉系统三个部分。理念系统分别就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形象定位、发展愿景、学校精神、学校使命、校训、办学要略、管理思想、学校口号、师生誓词、学校宣言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释。行为系统分别就学校的品牌策略、校名使用规范、行政机构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校本仪式、教工手册、学生手册、校内建筑物广场的命名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听觉系统分别就学校的学校主题音乐、学校标识音乐规范、学校行为识别音乐规范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整个《纲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为五中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根据《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学校制定了《德阳五中校园景观设计》《德阳五中校园文化环境布置规划》,对校园整体、班级、学生宿舍、食堂、图书室、实验室、体育广场进行了文化布置 。
2009年,该校率先抓住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创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的契机,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博”之文化引领发展研究》率先进入全国百所特色高中的创建行列。学校以课题研究统领学校中心工作,进步深化博文化建设。
目前,以“博”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博喻”的教育理念、“博雅”的学校校训、“大气象、大智慧、大境界”的学校精神、“培养志向高远、学识渊博、节操雅正、身心强健的自主型人才”的学校使命、“创新型、示范性市直属完全中学”的学校形象定位、“做巴蜀一流中学,创华夏品牌学校”的学校发展愿景、“全面激活教师智慧、全程培养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学校品牌”的办学要略、“保护学生天性,激发学生个性,弘扬学生德性”的德育信条、“教学是对话,教学是体验,教学是唤醒”的教学信条等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已经物化到学校的每一幢房屋,每一条小径、每一处景观和每一个标志牌,使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了启人心智的教育场景;已经逐渐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成为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中心工作的常态。
二、立足博识草根研训,打造“博”之特色师资文化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教师特色,特色师资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关键。学校在课题研究与特色创建中,以特色师资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强化特色师资建设。
“博”文化对教师提出“博识”的要求。“博识”即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正心尽职、开明亲善、博取精修、乐育善教。为此德阳五中师资建设立足于草根校本研训,确立了“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提升”师资建设特色。特色建设途径为:读书――反思――总结教学法。“研究”是读的方向与动力,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项课题务必立足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让他们在研究中去读相关的书,并要求教师平均每天至少读一小时的书,青年教师每月至少读三本书,每学期至少有一篇相应的读书笔记。将读书交流作为备课组活动的重要内容,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沙龙、中老年教师学术沙龙等组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学校要求教师对课前、课堂、课后进行反思,将反思作为教案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绝大数老师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不少老师写出了高水平的教学反思案例,学校正在着手编辑出版《德阳五中教师教学反思集》;总结教学法是实现从体力型教师到智慧型教师的转化,学校要求各学科名师务必总结出个人特色教学法,学校对总结出教学法的个人在评职、晋级、评先中给予重奖。
同时确立了“师本为前提,制度为导向”的师资建设方针,明确把师资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中心,同时制定了《德阳五中教师队伍培养建设规划与措施》、《德阳五中名师培养方案》、《德阳五中教师五年成长规划》,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搭建特色教研组创建活动、名师推出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出版教师个人专集等教师发展平台,为推动教师“博识”发展创造条件。
在特色师资文化的引领下,培养与推出了大批有“博德”“博识”“博喻”特色的名师与青年教师,使普通教师通过读书――反思――总结教学法等活动得到了提升。其杰出代表龚如君老师总结出“趣味语文教学法”,出版了专著《趣味语文教学法》《让语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肖冬老师总结出“‘三好’语文教学法”,出版了专著《“三好”语文教学法》,均在全国、省、市产生了较强烈的影响,也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品牌效应。
三、践行博喻趣味教学理念,打造“博”之特色教学文化
“博文化”就教师而言体现为“博喻”,即博学多才、教法科学。“博文化”就教学而言要求教师践行“教学是对话,教学是体验,教学是唤醒”的教学信条。课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改革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博识”师资为课堂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博喻趣味”教学使高效课堂的实现成为可能。
立足素质教育,依据新课改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学校提出了“‘问题’是教的出发点,‘参与’是教的兴奋点,‘生成’是教的创新点,‘实践’是教的升华点,‘质量’是教的制高点”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大力开展新课改下高效课堂与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确立了学校基本特色教学模式――趣味教学法,包括情境激趣――探索生趣――总结固趣三个阶段。本模式以“激趣”为特色,教学各环节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该模式要求教师不仅教授知识,还要求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创造知识的人和方法等,运用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完成“博”之修炼,让老师完成“博”之积累;该模式既强调学法,也强调教法,能让老师掌握“喻”的技术。
德阳五中对趣味教学法三个环节、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如何做到有趣高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各学科落实趣味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并将其作为评价优质课、技能大赛、随机评教的标准;开展趣味教学法优秀教案评比来推动其有效实施;以出版研究成果及总结个人教学法为推手,完善、提升趣味教学法,并形成教师研究论文集《高效课堂研究》、《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德阳五中特色教学基本模式实施丛书》(高一分册)等。
趣味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上课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程序散乱、教学效果有限等问题,逐步实现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博雅”素质的目标。德阳五中学生在高中考、省市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彰显了德阳五中博喻教学,趣味课堂的实效。趣味教学法也在全国、省市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落实博学课程理念,打造“博”之特色课程文化
“博文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求教师要有调查、收集、整理现有资源,开发教材与课程的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学习、提高,最终完成“博”之积累。“博文化”就学生而言体现为“博学”,即学识渊博,博纳百川,全面发展,通过学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特点课程的过程中完成“博学”之提升。为此德阳五中确立了以“博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即课程开发以教师“博学”为前提,以丰富“博学”为内容,以实现学生“博学”为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要求,依托德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为中国重装基地优势及来自五湖四海,各具特色的校本师资特点,大力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既能节约成本,又贴近学生实际,更能凸显“博学”特色。目前已构建包括学科特色、初高中衔接、考点学习与训练、学法指导等四大校本教材系列,已开发了《中学生实用学习方法指南》、《德阳五中传》、《德阳历代名人导读》、《趣味语文》、《高中衔接教材・生物》、《考点学习与训练・语文》等18种校本教材,并将《中学生实用学习方法指南》、《德阳历代名人导读》、《趣味语文》打造成精品课程。
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及必选课程的同时,学校依据地方、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实际,开设了学科竞赛类、学科拓展类、美术书法类、音乐舞蹈类、体育武术类、跨文化交流类、心理健康类、实用技能、特色活动类等9大类校本选修课程。完成了各类课程的标准、教学指导纲要拟定和学分认定。各类课程的开设均实行学生自愿申报,打乱行政班,实行走班制。
“博学”课程文化引领校本课程开发与开设,充分发挥了“博识”名师的特长,突出了中学教育教学、学科学习、学校文化、地区特色等方面的特点,为广博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节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提升了师生“博学”素养,丰富了学校博之文化,也深受学生欢迎、家长肯定、兄弟学校及社会好评。
五、实践博雅教育理念,打造“博”之特色活动文化
“博文化”对学生的要求是“博雅”,即志向高远、学识渊博、节操雅正、身心强健,能自主创新。学校秉承博雅教育理念,确立了以“自主”为特色的学生活动体系文化,力求通过博雅理念牵引自主活动,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博雅人才。这与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是统一的。
目前逐步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及跨文化建设等四大活动体系,各活动体系又构建了主题活动序列。各活动体系及活动均以“自主”为特点,注重“保护学生天性,激发学生个性,弘扬学生德性”,以培养、提升学生“博雅”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管理,以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为特色,引导学生开展个体行为――班级建设――学校事务三个层次的自主管理活动。目前学生自主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自主管理主题活动系列初步建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基本完善,自主管理习惯养成,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
学生社团活动,以突出学生“自主”为活动特色。目前社团管理科学系统规范;1 个品牌社团,学生入社率高达 0%;社团活动常态化,活动主题系列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学生自主管理成主流,活动组织能力显提高。每学年春期的“三周活动”(读书周、科技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和秋期的“一会一节”(运动会、艺术节)均由各社团策划、承办、组织。每年社团节活动成定制,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每个社团的活动成果。
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科技创新活动为特色。目前科技创新宣传渠道多样,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以研究生学历教师、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力的科技教育队伍形成,科技教育以课堂为主,活动为辅,社团推动,成果突出。在全国、省市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4项,省级三等奖 项,市级奖22项,德阳五中也被评为四川省科技示范学校;2001年和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有5位同学由于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德阳市市长奖,有一个项目申请了国家专利。学科竞赛成绩更为突出,获全国一等奖2人,二等奖8 人,获全国三等奖、省、市一、二、三等奖近千人。
跨文化建设,以“跨”文化交流为活动特色,目前基本形成学生出国留学通道,建立和完善AFS项目国际交换生管理体系,建立多渠道的师生国际交流活动互访平台,建立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和外籍教师管理体系。
六、秉承博见人本理念,打造“博”之特色管理文化
“博文化”对行政要求是“博见”,即博贯古今,博爱众生,远见卓识,未雨绸缪;“博文化”强调“制度为导向,执行为保证,沟通为手段,增效为目标”的管理思想,以“以人为本,有特色,出人才”为管理目标,强调管理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学校秉承博见人本理念,确立了“为师生提供发展平台”的管理文化。制定了“总结特色――完善制度――实施特色管理――推广经验”的研究途径。
目前学校通过修改文件的方式适应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特色管理将学校“博文化”理念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以提供发展平台的方式为师生员工的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
开展“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化、系列化培训,包括为青年教师制定十五年成长规划、为每一名新大学生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按“总体要求――成为优秀教师――成为优秀班主任――成为教研骨干――成为学者型教师”系列化的校本培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每学期进行一次优质课或技能大赛、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组织专题培训。成立青年教师读书沙龙, 读书沙龙做到每月进行一次,每次做到有目的,有专题,有交流。
开展“名师工程”,为青年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建立网络“名师工作室”、为名师出个人专集、帮助教师总结教学法、让教师成为课题主研、出版教研专集和教学论文集、成立中老年教师学术沙龙、提供出外学习考察的机会、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宣传、推广其研究成果等。
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遇,包括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学校文化建设、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提供机遇与奖励、组织学生参加出国参观访问等活动等。提供经费支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包括为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心理咨询室、心理发泄室、心理放松室等提供设备,出版学生文集,展示学生成果。
学校管理秉承博见理念,立足师生发展为本,以亲和、高效为服务理念,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推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校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形成了学校的博见管理特色,使学校管理更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我们希望,德阳五中在“博”之文化的引领和推动下,能够探索并早日完善自己的特色发展体系,在秉承“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上做到完美的结合,打造德阳五中的品牌效应。我们也会一直关注和期待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