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阶段男生女生明显存在着性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生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思维方式因素,教育因素等交互作用综合形成的。下面是笔者一些粗浅的认识:
1、生理因素方面
女生在语言表达、短时记忆上优于男生;男生在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及实验的观察、推理方面优于女生。男生通常对视觉的空间知觉比较敏感;女生通常对听觉为主导的语言有较敏感的知觉。反应在数学学习上,男生善于辨别判断类型,倾向于从全局与联系上处理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女生喜欢模仿,并逐渐形成倾向于模式、注重细节的思维趋势。
2、非智力因素方面
性格方面。女生好静,她们的天性和风格是遵循规则;而男生好动,相对比较独立自主。女生往往把精力集中在由教师统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不太主动地在课外寻找学习的机会,因此使得女生在课堂考试中有时能占有优势,而在较大范围的标准化考试中会涉及较多的课外知识时,她们就会显得不如男生。
情感方面。女生感情细腻,但较脆弱,比男生具有更多地依赖性。在社会交往中,女生比男生受到更多的依赖性强化,使女童一进入学校便倾向于依赖别人,而学校也在不自觉地继续强化女生的依赖性。女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促使她们以后在较高水平的数学问题上落后于男生。数学考试前等待老师复习的学生中,女生高于男生。
信念方面。女生自信心不如男生,在数学课堂上,对待老师的批评和提问,女生表现得更加羞怯,紧张,她们比男生更加看重数学成绩。部分女生由于思想上过于紧张,精神负担重,加上不能及时自我调节,给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成绩逐步下降。
3、思维方式因素方面
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会带来男生,女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女孩子的玩具是布娃娃等软玩具,男孩子的玩具是枪,汽车,变形金刚等硬玩具,玩具的差异给了他们对周围世界不同的感知经验,玩具本身空间感越强,孩子的空间感就越强,而女孩子的玩具轮廓线条不明显,几何体不鲜明,男孩子的玩具却线条清晰,有鲜明的立体形象,有利于男孩建立较强的空间感。女生的思维属于形象型,而男生的思维则更具抽象特点;女生中模仿者居多,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男生中爱独立思考者较多,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于抽象思维,爱好逻辑推理,但不重视细节;在中学的初级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相对简单,解题基本都有明显的步骤可循,所以女生对这部分知识能较好地掌握。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抽象性也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模仿已经不够,要求学生善于判别问题的类型,具有相当的选择、判断、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这时相当数量的女生还是习惯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对数学所提出的这些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得较慢,甚至雅法适应。
4、教育因素方面
从小学到初一,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单调,每种法则、解法都有明确步骤可循,比较多的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易于教师面面俱到的讲授,助长了他们套用模仿、注重细节而忽略全局的思维倾向。这种教育对女生所产生的影响就更大些。在这一时期,女学生的那种记忆方式与思维方式能够应付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到初二、初三时,遇到了图形性质、根式、函数等内容,解决的已不单是“是什么”的问题,出现更多是的“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她们原来的认知方式开始不适应了,这时就面临着新的分化。其结果是在较高水平的数学问题学习中女生落后于男生的可能性加大。
前面提到的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劣势”不是绝对的,不是说每个男生都优于女生,只是整体水平上有这种态势,更不能说每个女生都差于男生,在数学上出类拔萃、很有建树的女性大有人在。
1.要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念。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考虑女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自觉地消除“女不如男”的陈旧的性别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男、女生。多主动关心女生的心理需要,减少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紧张,宝郁等情绪,帮助她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增强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努力激发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多发现她们的进步和思维的闪光点。
2.要培养学生特别是女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使数学能力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激素”, 怎么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而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往往主导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师的期望值高,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要加强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运用课件、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她们养成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习惯,消除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惰性,使她们有更多地自主性学习行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