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145(2011)11-008 -01
摘要:为了达到信息化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与各种教学要素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实践中,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改进教育活动。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 课堂 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表现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研究深入,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的环境逐步扩展成信息化的环境,课堂教学评价也随之转向信息化教学评价。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教学信息化效果的“度量”,没有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信息化就不可能是完整的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过程越来越关注,传统的评价方法已不太适用,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评价进行一定的改造,尽可能使之适应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原则。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教学绩效的全面评价,应该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课堂教学出发,关注教师和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持续交互作用等评价指标,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一)系统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化教学体系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而教学绩效取决于教学各因素及其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综合评价上,不但要关注教学信息的传授情况和量化教学结果,还要关注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现代教育观,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组织能力,对教学信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 同时要保证评价体系确立的指标具体可行。
(二)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影响绩效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因此,在评价体系建立时尽可能在定性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或者说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评判。研究改进权重在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等方面的适用性,使指标体系的整体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
从系统性和全面性出发,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备课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由反映评价对象内涵的指标集及其评价标准和量化符号构成,其主体框架是指标。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中,具体指标应从备课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两个方面来确立。
(一)备课阶段具体指标的确立
在备课阶段,教师的投入多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该阶段,具体指标由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效益中的资源准备三个指标组成。如教师有没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内容,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教师根据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对硬件设备和需要用到的软件的充分准备,包括对资源的筛选,编排,评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阶段指标的确立
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此阶段,具体指标由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课堂教学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效益和关系绩效四个指标组成。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如情境创设、教学目标定位、教学信息传递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率包括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环节安排、学生的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教学效益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利用及教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关系绩效指师生的关系,包括四项:教学态度、指导帮促行为、课堂氛围营造、组织学习共同体。
两个阶段具体指标的确立,共同支撑起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并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绩效。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关注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方法,就是希望能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要全面的考察,如课堂上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效果等都在评价范围之内。
(二)侧重于综合性和实践性
与传统评价体系相比,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参评者的情感态度、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以期对参评者有较全面公正的评价。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系统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教师能力的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安排时,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关注学生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其它能力的培养。而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方式,对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给予有效的评价,从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和关系绩效几大模块进行评价,使信息化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延伸课堂评价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使教师增强培养学生的效率、效益、效果和关系绩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注意引导学生,创造出高的教学效益。
(五)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
在所有的教学因素中,教师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学生不仅将接受教师有意识授予的一切,同时也将接受教师雅意识流露出来的某些行为,适应教师。因此,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绩效评价,其主要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工作绩效,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为教师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满足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需要。
总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促进教师绩效的提高,并最终使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三方均能受益。
参考文献:
[1]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02).
[2]杨春萍.当代中国教学评价价值观的历史沿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1.
[3]胡常海.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01(3).
[4]孟晓明.制约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中“史、政”教材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及教学思考下一篇:如何让蒙古族学生学好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