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如何调节学生情绪,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追求的。本文就如何营造良好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问题做一探讨。
【关键词】营造,课堂氛围,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快乐、活跃、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应是化学教师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调节课堂教学诸要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下面就谈谈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1.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奠定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
1.1 教师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必要条件。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往前迈,知识更新加快并称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积累。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古人常说,教师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就告诉了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和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好吸收所学内容,很好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不能多方面连贯的传授知识,让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科丧失积极性,对教师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就不会喜欢这门课程,所以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1.2 教师情感素质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是一个模仿的时期,而教师就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对学生有感染作用。教师的一个目光、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在教学时不焦不躁,能用亲切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用肯定表扬的手段,用慈祥的面容,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产生愉快学习的心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融洽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
2.优化教学设计,营造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
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是化学课堂教学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教学内容去打动学生,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材,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问题解决使教学内容活化、学生的认知需要得到强化,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积极探索和交流的愉悦气氛中。如《化学反应的应用》(鲁教必修2)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固液加热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种新的制备气体的装置,实验时可设计如下问题:①你在初中已学过哪些制气装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能否用上述装置?如不能,可采用什么装置?②制气时如何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如何装药品?③为什么要缓缓加热?④怎样收集氯气?如何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⑤怎样才能收到干燥纯净的氯气?⑥多余的氯气怎样吸收?⑦能否用其它药品代替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在不加热条件下就可反应制氯气?教师顺着学生思维方向,巧妙自然地将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等与学生一起层层推进,逐步完成,实现了学生参与动脑思考的教学活动过程,营造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的课堂氛围。
2.2 丰富教材内容,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绪化处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积极性,但是仅仅靠这种办法所激发出的积极性是不稳定的、短期的,当教学内容失去了其引人入胜的魅力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消退,更何况不可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适宜作这样的情绪化处理。为此教师应尽量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在化学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化学反应的应用》(鲁教必修2)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能量的转化,人类能不能生存下来,并围绕“化学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①在你周围有哪些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实例?②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热能的利用率提供建设性意见。③预测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应用前景。④如何实现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热烈的讨论,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2.3 强化实验创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素质培养的同时,进行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观察、思维、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概括,将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综合,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如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学生发现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为雅色。教师引导:变红是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碱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那么后来为什么又褪为雅色呢?然后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提出新的假设,设计新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提出假设:①氢氧化钠浓度会不会对酚酞试液的变色有影响?②由于反应是放热反应,试管很热,是不是温度过高使红色褪去?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先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会不会使变色的酚酞试液漂白而褪色呢?并设计进行了新的实验探究。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将原有知识进行了扩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共振”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学生对某课学习是否感兴趣、学习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老师的关系。学生个体与老师相互融合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学习的满意感,甚至影响和改变其整个获取知识的心境。要积极营造一种舒畅、顺心的课堂学习氛围,不同性格、气质和知识水平的学生与老师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理解与合作,在相互协作中互通有雅,这样学生就能够减少学习的疲劳和压抑感,增加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形成同步共振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不融洽,漠然相对,课堂容易出现不协调的气氛,个体会出现压抑、不愉快、雅归属感,从而使学习压力加大,容易出现精神的疲劳和紧张,最终会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出一种“和谐共振”的课堂学习氛围。只有五味相“调”才能产生美味佳肴、只有六律相“和”才能形成悦耳的音乐,课堂也只有“和谐共振”,才能形成一种昂扬向上、协调一致的氛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应该如何去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能够在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合作关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老师更应该将学生首先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就好比你站在大山前,对着大山喊“我尊重你”,得到的将是成千上万声“我尊重你”的回应。这种尊重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口中,而是要深入老师心中,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从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潜在的情感需要,尊重理解学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尊重要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同时更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其次,老师要善于分担学生的情感负担和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错误和思维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测学生在哪些问题上易出现偏差,并及时架设探求新知或发现规律的桥梁。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作为学生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活动。当学生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在知识、能力上获得突破的时候、当某个“后进生”在学习上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当发现学生一闪而逝的智慧火花时,老师应及时放大这些成就,使大家分享其快乐。在教师对分担与共享的引发诱导下,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分担与共享也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并得到强化,这就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人与人间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的氛围,人的成就需要获得了充分的满足,此时的学生会有一种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满足自身爱与归属需要的欲望,这时教师便雅刻意追求即可通过寻常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氛围调控到理想状态。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老师感染力的作用,正确的识别和调控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塑造出有丰富感情世界的活生生的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大纲提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下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四”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