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对于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浮力部分的知识绝对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这样虽然既节约了时间也传授了知识,但往往会让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定义、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教学效果不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通过《浮力》这节内容,简要叙述一下如何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来化解本节教材的难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问题情境; 学生;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010-001
新课程提倡“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情境教学,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问题,并且迸发出想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和冲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些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呢?
一、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巧问善诱是创设良好思维情境的关键,但创设了恰当的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关键是能否根据创设的情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衡量问题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量大小、提出时机及问题的明确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问得巧夺天工而生趣,问得准而能思,还应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的变化,相机设置、因势利导、逐步展开。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发生强烈的冲突,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
如:当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了浮力的定义及方向后,立即向学生提问:“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必然会和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认知经验产生强烈碰撞――物体受到浮力作用还会沉到水底啊?再问:“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来判断浸入水中的石块或金属块是否受到浮力吗?”学生思维积极,但如何操作还不能确定。继续引导:“那么,你们能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物重?”学生们笑答:“这个早就学会啦!”再接着问:“如果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后再读数,你们估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们恍然大悟:如果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就表明石块不受到浮力;测力计示数变小,则表明受到浮力。通过这样的引发认知冲突的设问,学生们不但深刻理解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且还自行得出了一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称重法,即F浮=G-F拉。再如:得出了称重法后,接着提问:“是否可以用称重法测算任何物体受到的浮力呢?它有什么局限性?”“能不能用称重法测算一艘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否还有测算浮力的其他方法呢?”
这样一组环环相扣,既有层次性又有梯度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而且为下一步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作了良好的衔接。
二、必须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
根据创设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发挥。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出水的重力的关系时,问:“教材中图10-30所提供的实验方案是否有什么地方存在着不足之处”学生们观察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用烧杯作为溢水杯,稳定性不够,很难保证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会影响实验结果。这种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敢于怀疑和批评别人的观点和结论,敢于发表独到见解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求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创造与发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先提问“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出水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重点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得出:一方面是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怎样测量排开的水的重力的问题)接着问:“既然大家都发现了教材中图10-30所提供的实验方案有缺陷,你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设计方案,不断筛选、优化和完善后,学生们得出的最佳方案有两种:一是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进行,二是利用弹簧测力计和溢水杯进行。思路清晰了,方案完备了,接下来得出数据就水到渠成:学生通过测量、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结论F浮=G排=m排g=ρ液gV排。
从这里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并不神秘,它可能就是一个实验方案的改进、一个问题的解决,甚至仅仅是一次思想火花的闪现。
三、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利于优化教学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用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如:为了让学生了解F浮和G排大致的大小关系,可以给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或者观看相关图片和flash课件等,方法很多,只要根据教学实际略加筛选就可。
总之,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这一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不断地探索总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情境教学方法。如果坚持做下去,那么每一个教学重点、难点都必将成为我们的亮点――指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不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的“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