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之后,在农村中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各方面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的可持续发展。而加强教研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 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 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050-002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农村中小学不像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后激化了一些已有矛盾,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学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以我校为例,就农村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一调查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教师学历和素质不高,导致教研组整体实力较低
学历偏低和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素质要整体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 0%以上、农村教师队伍保持稳定。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南京市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应该是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中学,而截至2009年,教师总人数为15人,其中本科49人,大专19人,中专和高中共1人,学历合格率才达90.1%,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标准。
2.专业对口率不高,导致各教研组力量发展严重不均衡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参与教学的教师有83人次,但真正的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59人次,各学科专业对口率为11%(实际本校实有教师只有13人,多出来的10人次,为教两门课的教师,还有4人次则完全教了与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的科目),这就造成各教研组的专业对口情况分配严重不均,语数外等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专业教师的分配比较合理,而一些小的科目,教师专业对口情况较差。究其原因在于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后,广大教师实行竞争上岗,那么年纪比较大、教学水平比较弱的语数外教师在竞争失利后,他们的工作岗位如何安排?我所了解的大多数学校会把他们安排到相对不太重要的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去任教,如此一来,必然会更加弱化这些小学科。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史地生教研组共有14名教师,其中专业的只有4人,非专业的50岁以上却有 人,还有4人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专业化比例只占28.5%,我们南京市的历史、地理、生物还是参加中考,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的,而那些不参加中考地区的农村中学的小学科教师的师资配备情况就更差了。
一个教师要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研究,其前提是必须进行自己相关专业的教学,并处在和自己专业有关的教研组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试想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专业学科都教不到,那么他又如何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的教学研究呢?结果就是我校在2009年教师各级赛课和教师论文获奖方面,语数外教研组的教师论文和赛课获奖数量较多且层次较高,生物和劳技信息美术等小学科的教研组在这方面的数量就较少甚至没有,这也雅疑会阻碍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全面发展。
3.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性别比例失调,导致教研组的发展缺乏后续力
在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的往往是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这批教师属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年轻的、富有闯劲的一批人,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比较快,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发展,他们才是学校中真正能够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人员,这些教师人数的多少决定着教研组整体水平的高低。但我们从上表看,学校教师的总体年龄分段情况呈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教师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增加,老教师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现象,特别是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在各个年龄段中所占的人数是最多的,达25人,对于只有13名教师的学校来说就占了将近35%,同时就每个教研组而言,这一年龄档次的教师在每个教研组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大的,这部分教师要么由于年纪较大身体不好不能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因为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更不要说从事教科研的研究了。而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只有3 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一半还不到。另外在一线教学人员中性别比也是严重失调,整个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为55:18,呈现男教师偏多的现象,而反观三十周岁以下的男性教师只占其中的20%,这种现象在全市农村中小学中普通存在,它不利于教研组的发展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优秀教师人才外流严重,导致一些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滑
优秀教师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往往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有时一个优秀教师或优秀的教研组长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生活条件悬殊,各地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骨干教师,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被大城市挖走。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而优则进城”,如笔者所在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教师调进县城,迄今为止已达40多人,因此有一座县城学校曾戏称我校为他们的“教师培训基地”,因为他们学校有130名教师,而其中将近有30人来自我校。而这些优秀骨干教师外流后,原来以他们为核心的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降,如我校的物理教研组的区学科带头人和化学教研组市青年优秀教师在调入县城中学后,学校的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整体呈下滑的趋势。同时人事制度实行后,要对学校进行核编,这样就造成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多数师范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分配下去,也留不住。同时学校的校长因为引进新教师后会使得一部分老教师工作岗位丢失或不满岗,怕得罪人,也不引进新鲜的血液。从而造成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和教研意识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5.观念陈旧,缺乏教研和改革意识,影响教研组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一般是师专、中师不出市,本科不出省,学生在本地区内学习,毕业后再回到原地区工作,这种封闭式的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十分不利。许多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区域小,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继续教育跟不上,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培训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工作雅创新,没有进行教科研的意识,影响着教研组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方法
1.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退力度,形成吐故纳新的机制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就学校而言,已经面临着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实矛盾,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清退那些不具备资质的用工对象;加大内退力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实行内退;采取有效的竞争环境与机制,调整那些没有工作积极性、缺乏上进心的教师岗位;创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氛围,激励那些有能力、年富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为依据,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职员聘任制度,在职称评聘改革中,有意识地向那些年轻教师政策性倾斜,创造有利条件,针对目前中学中高级教师名额超过上级规定额度的现实,采用“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打破职称制度的“铁饭碗”、“终身制”;制定职员条例,规范职员的聘用和管理。
2.学校领导要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只注重强调教学质量,导致教研组功能普遍被弱化,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组长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但我们都知道教研组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学校要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将发挥十分长远而有益的影响,校长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和管理。由专门领导负责教研组管理工作,用制度约束教师,用制度激励教师,用制度提升教师。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有时往往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4.教研组建设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文化理教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如我校就非常注重加强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导学案、教学案等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教师业务水平的不足。首先明确教研组长是本学科学科质量的责任人。备课组长就是本年级质量的指挥员、监控者。虽然在目前情况下,有些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可能存在非专业教师或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教师的情况,但如果能在教研组或备课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导学案,统一测试的情况下,非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的差距就会缩短到最小化,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成绩。
同时学校层面也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课题实施办法,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对教师教科研和先进教研组评比和考核的力度,调动广大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和教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研组建设的水平。
5.激发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
一所学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加强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教、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目标,培育一股教研风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其中,主要是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一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二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五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
三、展望
随着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工资的全面实行、教师收入水平的全面提高、城乡教师收入差距的缩小,教师行业将吸引更多有才之士加入其中并投身到农村中学的教学中来。城市与农村教学水平的差距必将大幅度缩小,而广大农村教师也将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上种种弊端必将得到较好的处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下一篇: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