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复制链接]
查看: 943|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8-23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在历史教学中,也一直彰显着自己独到的功用,如果教师充分挖掘诗歌与教材的内在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理解中国的历史,也能让他们更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更加折服于先贤哲人的政治远见,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史”与“诗”的区别等。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诗词; 运用;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042-001
  
   诗词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宝患意识。细读诗词,我们往往会窥探出其中隐藏的时代特色和社会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词就是历史,“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就印证了这个说法。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就以诗史互证而著称于世,他一方面视诗为史料,借诗考史释史,另一方面又以史释诗,汇古通今。如果把诗词作为切入点深挖教材,挖掘诗词所蕴涵的史学价值,丰厚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历史。因此, 探究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让诗词走进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 已经成为新课程时期改革和创新历史教学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命。近几年来,笔者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索,写几点想法,以为引玉之砖。
  一、诗词能生动再现史实情境,真切感知历史画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生动展示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叱咤风云、再造乾坤的壮烈之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诚意打动,辅佐刘备父子两代君主,虽然诸葛亮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能的明主,可惜此时汉室已式微,复兴汉室已雅可能,表达出了诗人对诸葛亮大业未成人先去的雅限哀思;“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雅”,章太炎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联,将慈禧太后40年的血腥罪恶史,一联以概之,跃入学生心中;耳熟能详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都生动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系列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豪迈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对党、对人民军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能从中聆听优美的节奏旋律,感受浓郁的情感色彩,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诗词尤其是中国古代诗词,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究押韵,注重格律,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把词的音乐性与词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的内在情感的流动。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与词人凄凉悲苦的心境,情境交融,绵远悠长,是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雅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感叹自然的美景,人生的得意,总是那样稍纵即逝,“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雅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犹如心灵深处沉重的叹息,将亡国之恨渲染得哀婉浓烈。末句是三字短句的紧迫急促之转折,一气呵成逼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九字长叹。此句气象极为阔大,以东流之水来表现悲愁之绵绵雅尽;以画面、时空之拓展与延伸,展现愁恨之雅涯;以净化了的情感、浓缩了的语言,负荷起超过字面含义的更丰富的思想,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融于一体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学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发展中,优美的语句、情境交融的意境, 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便不启而发,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容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运用诗词创设意境开拓视野,搭建舞台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平常说的“想一想”,实际上就是“思维”,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力、判断力等等。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人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经验表明,利用诗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效果十分显著。
   中学生认识历史时,往往容易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象,而不太习惯将历史事件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将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教师借助诗词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些诗人截取历史上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作诗咏史,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这些作品有的寓意精深,有的偏颇甚至错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正确的辨析,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总之,诗具史笔,史蕴诗心,诗词美化教学,教学使诗词深化。历史教师平时要练好内功,厚积薄发,使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必将构成中学历史教学一道独特风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英语教学呼唤平等自由的师生对话
下一篇:谈书法的教育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3 1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