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此类“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较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我们的新教材也充分关注到了这一点,提供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作为课改第一线的实验教师,在有效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的经验、体验与感悟。
教育自身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突破口,新课标在人们焦急的等待和深情的呼唤中应运而生。新课标倡导体验的多元化,崇尚多向的和谐互动,欣赏参与与交流,主张还原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追求资源的整合,情境的创生,赋予学生另劈蹊径来探究知识、解释疑惑的自由。有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生命体的合作与探究,知识与生命和谐融为共生共长的一体。因此,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一次革命,成为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我教学实践中孜孜追求的目标。探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它贯穿着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1.创设探究情境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动力,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使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比赛的情境: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正中间放一个瓶子,在长方形四边的不同位置站好参赛选手,往瓶子投套圈,看谁投得准。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比赛规则不公平,应该把长方形改为圆形。学生对圆、圆心位置的确定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的探究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2.设计探究问题
探究的问题必须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对学生的强烈的吸引力,但不是轻易就知道结论。问题的大小要适度,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可以直接提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可以分阶段提出几个阶段性目标,最终探索出终极性目标。
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
第一步,试求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对兴趣盎然,却又一时难以说答案。有几个学生试着说,能否将“圆柱体的水”倒人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大家认可。
第二步,教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起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不能倒,也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
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假若是学校大门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统一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学生已经感觉到了求圆柱体体积一定与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有关系,于是他们开始合作探究圆柱体体积公式。
3.注重探究过程
探究是根据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主动地进行反复的猜想和论证,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验、讨论的方法进行验和改进的过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具体过程如下:
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正方形纸片上剪一刀,剪下一个三角形。也可以用尺子和笔把想剪的三角形画下来。
学生发现图(2)三角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提示图(3)的三角形面积与正方形有关系吗?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可以将图(3)转化成下列与正方形积有关的图形:
按图(1)的剪法,剪下三角形的面积能算吗?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操作、出现下列图形:
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那么请你选择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平形四边形进行验证,学生展示验证图形的过程:
得出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底×高÷2,通过以上研究,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面积都能用底×高÷2计算。由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所以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就特别的深刻。
4.延伸探究程度
问题解决除了在课堂讨论生活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案,还可以走出课堂,延伸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数学活动课“绿化校园”,课前我们请学生实地测量,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设计美观实用的新操场平面图。上课时,展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评选出最完美的设计图。同学们还结合设计方案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要铺设人造草皮,就要知道人造草皮每平方米多少元,铺设面积是多少”、“操场的跑道要考虑安全隐患,最好铺上塑胶地砖,要计算需要多少块地砖”、“哪些地方要种上草坪,草坪共需多少钱?新建这个大操场共需要多少万元”。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开展社会调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和方法。
课堂教学,需要探究学习,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缜密,学生才会变聪明;探究性学习,需要弥满的人性阳光,需要情趣的适度点缀,学生才会生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会孤立存在,新知往往能在旧的基础上找到生长点,同时又构成后续新知的生长点,梳理好教材的脉络与结构,能解读学生的背景和现实,建构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