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 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091-001
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与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讨论-解疑-新的疑问……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二、创设操作环境 提供探索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做了一个“测算”的实践活动:拿一个圆柱形茶叶盒,量一量它的底直径和高,再算出它的表面积。那该如何测量它的直径呢?充分创设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这时同学们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于是出现了以下的操作:
(1)用一根线绕茶叶盒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用线的长度除以π就是直径。
(2)先把茶叶盒的底面描画在白纸上,剪下这个圆对折,量出折线的长,就是直径。
(3)把直尺上的零刻度线固定在茶叶盒底面边缘的一点,慢慢转动直尺,测量出的最长的距离就是直径。
(4)让茶叶盒在白纸上滚动一周,再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由测量出的底面周长便可求出直径……
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交流平台 展示探索风采
小组交流活动是一种能体现自我协调和同伴间优势互补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充分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商的近似值(1)》时,学生先在自备本上试算三种动物的最高游度,指名一人板演。结果发现不管怎么除,这个算式总也除不完。这时,教师让学生停笔,提问:为什么除不完?学生马上议论开了:每一次商 后,余数都是40,继续除下去,商又是 ……学生能明白算式中的特征,但就是不会用很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这时教师可以参与进去,把每次的余数和商都用红粉笔突现出来。学生马上“哦知道了”,继续讨论,终于得出:随着余数不断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地重复出现。
创设这样的交流平台,不仅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信息交流,还促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多种灵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四、创设开放习题 拓展探索思维
开放性的习题是指解题思路不一,能引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不同的问题从相同的角度去思考的一类习题。开放性练习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可以设计如下的题目: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折一折,然后说一说折法,思考有几种不同的折法?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获取的不仅仅是最佳方案,而是创新的意识,以及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说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手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探究下一篇:注重教学方式 追求有效课堂
|